目前,我國已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2013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達2億畝左右,除了大規模的蔬菜基地種植之外,還有超過5000萬戶從事商品蔬菜生產的小散菜農遍布全國各地,其中生產規模小于5畝地的菜農占到98%左右。那么,這種散戶菜農種植蔬菜的食品安全情況究竟怎么樣呢?
散戶菜農施肥打藥全靠自己操作
增城區位于廣州市遠郊,是華南地區重要的蔬菜產區之一。記者通過走訪發現,當地的蔬菜種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大型蔬菜基地,給蔬菜打藥施肥全是公司化管理;另一種則是以個體菜農為主的散戶種植,分別散布在增城區的多個鄉鎮,這些散戶菜農給蔬菜打藥施肥全部是自己操作。
在位于石灘鎮白江村的散戶蔬菜種植區,記者遇見一名正在給蔬菜打藥的菜農,并目睹了這名菜農配制農藥的全部過程。只見他把好幾種農藥分別倒入塑料桶里進行混合。當其中一瓶農藥打開時,記者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在這瓶農藥的包裝上,印著“毒死蜱”的字樣。
為保收成農藥毒性不論高低齊上陣
毒死蜱,屬于中等毒性的殺蟲劑。由于農藥殘留驗證試驗結果表明,毒死蜱即使按照規定的方法和劑量使用,仍然存在農殘超標的風險,因此在2013年,農業部發布第2032號公告,決定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銷毒死蜱在蔬菜上的登記。我國《農藥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或者撤銷登記的農藥。
然而,這種在蔬菜上已經被撤銷登記的毒死蜱農藥,卻被一些散戶菜農經常反復使用,且用完的農藥包裝物幾乎都是被菜農隨手扔掉。
隨后,記者對附近整個散戶蔬菜種植區進行了調查,發現了更多被廢棄的農藥包裝物,其中有不少包裝物上面印著“呋喃丹”或“克百威”、“甲拌磷”的字樣。而這些都屬于高毒農藥,早在2002年,國家農業部就發布第199號公告,明確規定其不得使用在蔬菜上。
有菜農坦言,露天種植蔬菜主要是靠天吃飯。由于當地氣候和土壤等客觀原因,他們幾乎每天都要跟病蟲害作斗爭,所以不管農藥是低毒還是高毒,為了根治病蟲、確保收成,他們別無選擇。
監管成盲區致散戶使用高毒農藥現象普遍
從今年6月到10月間,記者還對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蔬菜種植進行了多次調查,發現在這些地區的部分散戶菜農的蔬菜種植地,各種使用過的農藥包裝物隨處可見,其中有不少是國家限用的中等毒性農藥和禁用的高毒農藥。而這些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現象,當地一些監管部門的監管重心主要放在了一些大型蔬菜種植基地,而一部分散戶蔬菜種植地卻幾乎成了監管盲區。
農產品市場只見收費員不見農殘檢測員
這種散戶種植的蔬菜一般都是通過當地的農產品市場對外銷售。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規定,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設立或委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對進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抽查檢測。發現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應當要求銷售者立即停止銷售,并向主管部門報告。
然而,記者在位于廣州市從化區的七星農產品交易市場從凌晨兩點多一直守到五點多,目睹了蔬菜交易的整個過程,發現除了兩名工作人員忙著向菜農和商販收取市場管理費之外,并沒有看到任何檢測人員對銷售的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抽查把關。市場里的一名保安向記者透露,他們這里一般很少抽檢。
天亮后,當記者來到該市場管理處專門設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后發現,室內空無一人,不但一些檢測試劑尚未使用,更沒有見到抽檢的蔬菜樣品和相關的檢測數據。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形同虛設
這家市場的負責人最后承認,他們市場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高達上萬公斤,其中很多蔬菜在進入和流出市場的銷售過程中,的確沒有抽檢過農藥殘留。而安全檢測機構形同虛設的現象在廣東、山東、河北等地的一些經銷蔬菜的農產品市場里并非個例。“只有上面(要求)嚴了,下面就隨便檢查一下。”有市場工作人員如是說。
相關部門加強大規模基地的監測和檢測,當然是份內的工作,但“小而散”是我國蔬菜生產不可回避的現實。“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堅持產管并重,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這既是黨和政府的要求,也是消費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