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制度中,有一類較為特殊的實驗室。它們是保障訴訟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它們的鑒定質量直接關系到案件事實的認定、法律的正確適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保護。這類實驗室就是司法鑒定機構。
2005年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了《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通過認證認可作為司法鑒定機構從業的基本要求。從此,司法鑒定機構走認證認可之路成為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
2004年,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司鑒所)成為我國第一家通過實驗室和檢驗機構聯合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目前,司鑒所經認證認可的檢驗機構/實驗室能力范圍實現了全覆蓋,共10個專業類別128個項目。經認可的能力驗證提供者能力范圍覆蓋3大類9個專業類別。作為司法鑒定的“國家隊”,司鑒所以實踐證明,獲得認可是司法鑒定機構發展的必由之路。
通過認可,司法鑒定機構走上規范化、法制化和科學化道路
司鑒所建于1951年,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司法行政部法醫研究所,迄今已有80多年歷史。目前,司鑒所設有法醫臨床學、法醫病理學、司法精神病學、法醫物證學、法醫毒物化學、文件檢驗學等11個學科專業,7大研究室,150余個鑒定項目,是目前中國司法鑒定領域擁有專業最齊全的大型綜合鑒定機構。
司法鑒定是司鑒所的主要工作。作為司法鑒定的“國家隊”,司鑒所主要承擔全國各地公、檢、法、司等機關送檢的重大、疑難、復雜、敏感、涉外案件的司法鑒定。近年來,司鑒所每年承擔刑事、民事和行政等各類案件的司法鑒定近3萬例,其中疑難復雜案件約占9.9%。聶樹斌案復查筆跡、指印鑒定;復旦大學投毒案初始鑒定;全國受理知識產權侵權案訴前保全的電子證據鑒定……這些案件無不說明司鑒所在維護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以及糾正冤假錯案、化解糾紛沖突、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司法公正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2000年以前,我國司法鑒定行業很少參與國家的合格評定認可工作,我國沒有司法鑒定機構獲得認證認可,整個行業也缺少技術標準體系。認證認可作為質量管理的重要評價方式,在發達國家及國際司法鑒定領域早已成為質量保障的通行做法。我國推進司法鑒定機構認可工作,法律先行。繼人大《決定》頒布后,2005年至2006年,司法部、公安部、高檢院先后頒布了相關管理辦法,均將通過認證認可作為司法鑒定機構從業的基本要求。2008年,中央政法委員會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遴選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的意見》,強調通過認可是遴選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的硬性標準。
2004年,司鑒所首創了覆蓋ISO/IEC17025和ISO/IEC17020國際標準要求的司法鑒定質量管理體系,在全國司法鑒定行業率先通過CNAS的實驗室/檢驗機構認可。2009年,司鑒所再次通過國家實驗室/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實驗室/檢驗機構和能力驗證計劃提供者認可的“五合一”評審,成為我國首家通過國家“五合一”評審的司法鑒定機構,具備了國際行業認可的“提供可靠數據和司法證明”的能力,在我國司法鑒定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和推動作用。
在公安部、司法部、最高檢等有關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司法鑒定機構認可工作已經全面開展。截至2016年6月30日,CNAS共認可司法鑒定機構425家,涉及法醫臨床、法醫病理、法醫物證、法醫毒物、文檢、痕跡、微量、聲像、電子數據等多個領域。
通過認可,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提升司法鑒定公信力和權威性
在準備認可的過程中,司鑒所按照ISO/IEC17025:2005和IEC17020:1998國際標準的要求,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對影響鑒定質量的所有因素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使所有鑒定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司鑒所確立了“以科學捍衛公正”的核心價值理念,以及“嚴謹求是、科學規范、獨立客觀、準確公正”的質量方針,確保以公正的行為、規范的程序、科學的方法、正確的結論,為審判和仲裁等司法實踐服務。
獲得認可后,司鑒所全面提升了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了司法鑒定活動“行為公正、程序規范、方法科學、數據準確、結論可靠”,為司法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技術保障和專業化服務。突出表現在:一是規范了機構建設,為司鑒所的持續改進、持續發展提供了機制保障,促進了司鑒所進入自我改進、自我完善的良性發展軌道。二是保障了鑒定結果的可靠性,主客觀因素所致的質量問題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和消除。三是提升了機構的鑒定能力,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為政府監管提供了有效支撐。
在認可的支撐下,司鑒所鑒定中心2009年獲“全國司法鑒定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被遴選為“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2013年通過復評審繼續被授予“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稱號,2015年12月通過“國家級司法鑒定服務標準化示范試點”驗收。
通過認可,提高檢測結果國外采信,促進司法鑒定機構國際化發展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涉外訴訟、仲裁案件所涉及的證據認定對司法鑒定領域的基礎建設和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鑒定方法標準和鑒定質量保證體系是我國司法鑒定機構的必由之路,是司法鑒定機構提升競爭力、做大做強,逐步實現國際化要求的重要平臺和途徑。另外,隨著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增多,涉外案件越來越多,一些案件需要中國警方協助調查,國際互認需求越來越大。
CNAS是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APLAC)和太平洋認可合作組織(PAC)的正式成員,認可活動已經融入國際認可互認體系,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CNAS共簽署了12項國際互認協議,協議范圍覆蓋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的89個認可機構,這些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95%以上。通過認可,其他互認國家和地區可承認中國出具的結果。
在認可互認體系框架下,司鑒所承擔的大量涉外司法鑒定業務結果均能獲得國內外的廣泛采信。近年來,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加強了入境管理,通過查詢指印檔案檢索入境人是否存在犯罪記錄成為手段之一,司鑒所每年為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申請者解決了捺印需求,服務對象包括美國、加拿大、伊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
據不完全統計,司鑒所2013年至2015年共受理涉外司法鑒定及相關鑒定服務近900例,受理類型包括死亡原因鑒定、損傷程度鑒定、骨齡鑒定、刑事責任能力評定、民事行為能力認定,以及親子鑒定服務和指紋捺印服務。
60余載艱苦奮斗,孜孜不倦事業追求。如今,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了一所科技領先、運轉規范、享有盛譽、充滿活力的大型綜合性機構。隨著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司法鑒定的功能和價值將更加凸顯,司法鑒定工作面臨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大歷史機遇。
以獲得認可為依托建立起司法鑒定質量保障體系,是司鑒所乃至司法鑒定行業走向規范化、科學化與國際化的重要手段。未來,在我國依法治國方略指引下,司鑒所將繼續以獲得認可為依托,提升司法鑒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推進司法鑒定事業的改革發展。
(作者為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質量管理處處長、質量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