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發布系統已經上線。環保部下一步會考慮增加重點區域,還希望三大重點區域的每一個地級市都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其他地區的城市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建設。
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發布系統已經低調上線。
從今年1月1日起,環保部官網已經悄然出現了一個“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發布系統”專欄。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像過去關注天氣預報那樣,提前獲知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空氣質量預報信息。
“在這個系統里,我們可以看到三大重點區域、省域和城市三類空氣質量形勢預報。”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標志著我國的空氣質量預報和監測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在2013年9月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國務院明確提出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區、市)、副省級市、省會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為了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保部在2015年4月出臺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實施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在2015年10月前完成本行政區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建設。
羅毅透露,“由于各個區域的空氣污染形成機理差異較大,我們計劃2016年再根據氣象和污染物傳輸條件等綜合因素,選建一些區域空氣質量預報系統。”
三級空氣質量預報體系建立
在三類空氣質量形勢預報里,三大重點區域預報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區域預報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負責,長三角區域預報由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珠三角區域預報由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羅毅介紹。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省域預報覆蓋每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城市預報目前主要覆蓋包括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在內的36個城市。
環保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下一步,我們希望三大重點區域的每一個地級市都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其他地區的城市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建設空氣質量預報系統。”
根據環保部介紹,省(自治區)和區域空氣質量預報發布內容,包括轄區省域空氣質量形勢預報信息,轉發當地政府發布的預警信息,并根據能力建設進展發布區域空氣質量形勢圖等更多其他詳細預報信息。
城市空氣質量預報發布內容包括未來24、48小時空氣質量指數范圍、空氣質量等級、首要污染物等預報信息,轉發當地政府發布的預警信息,并根據能力建設進展發布空氣質量形勢預報等更多精細化城市預報內容。
羅毅介紹,從空氣質量預報技術來看,目前主要采用數值預報和統計預報兩種技術,區域和省域采用數值預報技術的比較多,不少城市采取統計預報技術。
“統計預報技術也非常重要,例如北京做空氣質量預報時間比較長,他們的經驗是,數值預報加統計預報效果就非常好。”羅毅指出。
上海市環保局一位官員介紹,上海的空氣質量預報以數值預報技術為主。
“各地采用什么預報技術和相關設備,環保部并沒有統一的要求,都由各地自行決定,這是最終由市場決定的領域。”朱建平介紹。
城市主要預報兩天以內的空氣質量
環保部強調,空氣質量預報系統所發布的日數據僅為當天參考值,用于向公眾提供健康指引,不直接用于空氣質量達標狀況的評價。評價空氣質量達標狀況時,應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規定進行。
根據全國空氣質量預報發布系統1月7日17時發布的信息顯示,長三角區域預報顯示的內容為未來五天的空氣質量預報信息:
1月8日,長三角受冷空氣影響,中北部以輕度污染為主,短時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南部良到輕度污染。
1月9日,長三角受弱高壓控制,中北部沿海以輕度污染為主,內陸輕度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南部良到輕度污染。
1月10日,長三角北部處于高壓后部,以輕度污染為主,中南部受低壓倒槽影響,優到良。
1月11日,長三角受低壓倒槽影響,有明顯降水,北部以良為主,中南部優到良。
1月12日,長三角中北部處于高壓前部,良到輕度污染,南部受低壓倒槽影響,優到良。
江蘇省省域預報的信息為未來兩天的空氣質量預報信息:
1月8日西北氣流,地面高壓區內均壓場,風速較小,濕度較小,預計全省空氣質量在良-輕度污染之間。
1月9日北部西北氣流,南部偏西氣流,東到東南風,沿江蘇南可能有雨,空氣質量以良為主。
同時,江蘇省南京市預報的信息也為未來兩天的空氣質量預報信息:1月8日24小時預報和1月9日48小時預報均為空氣質量指數為140~160,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從技術上來看,空氣質量預報可以預測未來2-5天的信息,但兩天以內的預報精度比較高。所以我們要求城市預報只發布兩天以內的預報信息,區域和省域的預報時間長度各地自行掌握。”朱建平解釋道。
文章出自: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