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等家具“抽檢、送檢”天壤之別
近年來,關于家具質量檢測的新聞層出不窮,一方面這顯示國家相關部門對傳統家具制造業的嚴格規范,另一方面也側面反映出我國家具產品存在一定的質量缺陷。就目前家具質檢的方式來看,主要分為抽檢和送檢兩種,兩者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有天壤之別。
家具質量檢測成消費者重點關注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快速穩步提升,國內各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弊端已經日漸凸顯。特別是最近幾年以來,頻頻爆出建材行業的產品檢測質量問題事件,一度鬧得人心惶惶,在整個行業掀起了不小的風波。目前,此類事件的發生頻率正沿著驚人的上漲路線遞增,一時間,家具建材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些問題的暴露不僅僅體現了一個行業內部發展過程中的弊端,也反映出了行業相關標準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問題。其中,產品質量檢查的抽送法變更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
家具送檢 合格率真實性或大打折扣
據悉,目前國家各地方政府部門主要采取抽檢和送檢兩種方式以獲得監察結果,而抽檢與送檢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按照一般人的正常理解,抽檢理所當然應該是以“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是對隨機抽到的產品質量進行嚴格鑒定的成熟性質檢措施,相對于送檢,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大大降低了被檢查企業“造假應付”的可能性。
眾所周知,一些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小家具企業,完全有可能也有動機“特制”一部分樣品,專門用于應付相關部門組織的送檢。這樣一來,政府部門公布的家具企業合格率其準確真實性便大打折扣,不得不說,送檢這種檢查方式理論上給了一些企業鉆空子的機會,其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市場上消費者所購買家具的環保性能和質量狀況,更無法迫使衣柜企業將經營心思用在提高產品質量上。
家具行業標準
衣柜企業積極發揮“正能量”
在眼下衣柜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的背景之下,衣柜企業想要真正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考驗,就需要立足實際,發揮行業正能量讓“不法小鬼”生存無門,同時將本質工作做好,因為唯有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為消費者考慮,才能最終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從而贏得立足衣柜行業內更為長遠的發展。
此外,衣柜企業的惰性需要國家政府部門的嚴厲把關,國家質量監察手段的成熟化是規范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根本手段,對那些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生命的衣柜企業來說,國家相關質檢部門的抽查是一次打敗競爭對手、收獲良好口碑的契機,對那些渾水摸魚的衣柜企業來說,也是個洗心革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