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間質量評價(簡稱室間質評,EQA)是臨床實驗室保證和改進檢驗質量的重要手段,國家衛健委更是對實驗室提出要求,室間質評不合格,不得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求。
國內各級醫院臨床實驗室根據自身情況參加每年度的衛生部臨檢中心或省/市臨檢中心的室間質評活動,實驗室參加室間質評有哪些作用呢?
具體有以下幾種原因:
1. 識別實驗室間差異,評價實驗室檢測能力;
2. 識別問題,改進措施;
3. 改進分析能力和實驗方法;
4. 實驗室質量的客觀證據;
5. 支持實驗室認可、外部監督工具;
6. 增加實驗室用戶的信心。
實驗室通過質評成績來識別檢驗能力,當室間質評成績不合格時,就需要來分析具體的原因。
在分析前,首先要了解室間質評相關知識。
實驗室室間質評的實驗流程
室間質評通過多家實驗室分析同一批標本、并由外部獨立機構收集和反饋實驗室上報的結果、以此評價實驗室操作的過程。
新冠核酸檢測室間質評流程:
1.活動開始前(即郵寄質評樣本前)3天短信通知“報名表中的質控品接收人”,臨檢中心官網首頁同時發布相關通知;
2.郵寄質評樣本(含活動安排);
3.實驗室按照活動安排完成檢測和結果上報;
4.臨檢中心下發預期結果和小結(下發前會短信告知“報名表中的質控品接收人”);
5.臨檢中心下發質評證書。
室間質評成績評價規則
室間質評的樣本濃度一般包含了正常參考區間內樣本及高濃度和低濃度樣本。雖然在樣本制備時每個樣本有一個靶值濃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樣本理論靶值 ≠質評判定值。例如:應急開展2021年全國新型冠狀病毒德爾塔變異株核酸檢測室間質評,就是用質評樣本才檢測實驗室的核酸檢測的靈敏度,判定樣本的陰陽性狀態。
它的質評樣本,除4號為陰性標本外,2號非變異株,1、4、5號樣本為德爾塔變異株,其病毒載量均為臨界或弱陽性狀態(通常核酸檢測下限為5.0E+02copied/ml)。這樣的設置模式試圖通過評價標本檢測靈敏度與特異性,來反映整個實驗室的核酸檢測能力。
質評5個樣本,其中有4個樣本在允許偏差范圍內,為質評成績合格。如果檢測結果均為正或負偏差,說明存在系統誤差。
質評樣本≠血液樣本
某些項目的質評樣本存在一定的基質效應,會對某種試劑或方法產生影響,這也是造成不同品牌間結果較大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提示,質評結果有較大差異不能表明血液樣本在不同品牌產品間有同樣的差異。
質評物存在不穩定現象
某些樣本可能會存在不穩定的情況,如受運輸環境的影響,實驗室收到質評樣本時保存不當,未按要求保存或使用等。為了避免一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室間質評有的項目需要在收到樣品后當天檢測,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的樣本通常會選擇在4月之前或10月以后進行質評。
室間質評的操作規范
1.儀器狀態正常,室內質控合格;
2. 操作人員經過培訓,操作熟練;
3. 質評物保存條件正常,使用前按要求復溫或復融;
4.質評物使用時混勻充分,測試時操作規范;
5. 各樣本上報結果無誤,且填報分組無誤。
室間質評不合格,針對性分析改進
質評樣本分析前和分析后許多環節的控制都可能影響結果。綜合前面的描述,當質評成績不合格時,生產廠商要協助實驗室認真分析室間質評結果,逐一對以下問題針對性的加以分析、糾正并提出預防改進措施:
預防改進措施:
1.檢查上一次質評結果的偏差情況;
2.觀察室內質控均值與質控說明書均值之間的偏倚,排除室內質控是否存在漂移、上升或下降的趨勢性變化,分析室內質控變化情況。
3.回顧試劑批號變化情況,是否為此批號試劑的批間差引起;
4.檢查儀器的校準情況,儀器狀態正常;
5.質評樣品按要求保存,質評樣品檢測時操作規范;
6.質評上報結果無誤,無填報錯誤、數據單位錯誤等;
7.上報結果不在“其他組”、“缺省組”,按儀器是否有分組統計等。
總之,通過室間質評對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糾正、跟蹤改進,才能保證實驗室的檢驗質量,更好的為臨床及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