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國際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汽車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志新透露,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制造2025”支持的方向之一,電動汽車標準化路線圖正在制定中。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標準近80項,涵蓋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也包括基礎性標準,零部件包括動力電池系統、車載電機、重要的關鍵零部件標準,另外涵蓋了插頭、插座、充電機的標準和協議,以及充電站的標準。其中30多項標準在國際上是率先發布,帶動了相關國際標準的立項和制定。未來的數量大約為120~130項。新的標準涉及到智能網聯與電動汽車之間的協調關系,跨界的標準需要與能源、網絡、通訊公司共同制定。
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一是我國電動汽車標準體系系統和完整,現有標準基本滿足當前我國電動汽車市場準入、科研、產業化和商業化運行的需要;二是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起步早、進展快,在國際標準和法規的制修訂和協調工作中有話語權;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在支撐政府管理、科研、產業化和商業化運營中發揮了主要作用。在國際標準體系中,我國提出的直流充電方案與歐、美、日充電方案并列成為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標準的一部分,我國負責“電動汽車換電站”等3個IEC和ISO國際標準的起草工作,實現了零的突破。吳志新說:“大家都知道標準非常重要,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在國際標準體系中爭取到了我們應有的話語權,為我國部分產業發展贏得了時間并給予了適當的保護。”
據了解,目前美國、德國已分別制定了電動汽車標準化路線圖,我國也將制定電動汽車標準化路線圖。吳志新說:“如果不制定路線圖,我們會受到很多質疑,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業外人士都提出了很多質疑,另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也需要我們制定路線圖。” 據悉,為了幾個月內我國可能也會對外發布技術路線圖,讓大家清楚地了解我國電動汽車標準化的經歷和未來發展步驟。
2011年6月中德雙方簽署了《關于成立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的聯合聲明》和《關于建立電動汽車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2014年5月,在《中德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計劃(版本1)》,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組的職責范圍、程序以及工作計劃。幾年來,中德雙方交流了技術方案。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關鍵技術內容進行研討,加深雙方的交流;利用國際會議,對國際標準技術路線開展合作,共同推動電動汽車充電接口、通訊協議、車輛安全等國際標準的制定步伐。
在電動汽車國際標準貢獻上,中德共同推動了直流充電國際標準的達成,中德雙方將充電接口、控制導引、通訊協議等技術方案成功納入國際標準。雙方還相互支持推動了電動汽車換電國際標準IEC62840的工作開展。
吳志新說:“路線圖有三個目標,一是提出系統、科學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和發展計劃;二是滿足科研產業化、商業化運行和政府管理需求;三是促進國家智能標準化工作,推動我國標準化走向世界,這是制定標準化路線圖最主要目的。”
路線圖有清晰的定位、原則和計劃。定位是電動汽車標準工作的目標、計劃說明文件;原則是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使參與者、利益相關方理解中國電動汽車標準化工作目標、計劃;計劃分為4個階段:緊急(2014~2015)、短期(2016~2017)、中期(2018~2020)、長期(2021~2025)。
路線圖的技術工作包括:電動車輛、界面與通信、基礎設施、相關產業。電動汽車涉及部分主要有基礎通用、整車、電動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電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其他總成和零部件;界面與通信包括:電動汽車充電、換電、加氫、智能交通系統、智能電網及微電網、數據安全、應急救援通信、智慧城市相關體系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包括:充電設施關鍵設備、充電站建設規劃、充換電站服務網絡、換電標準等;其他包括培訓、運營、回收等。“路線圖正好與‘中國制造2025’耦合,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們會盡早公布方案。”吳志新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