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檢驗市場大部分仍集中在醫院里,分包到第三方檢驗機構的不到市場的2%。檢驗市場最大的仍然是三級醫院,占市場的接近一半。近年來三級醫院經歷了一輪裝備競賽,在規模大躍進中,三級醫院外包出來的檢驗是很少的,未來的趨勢仍然如此。因此第三方檢驗把市場盯住了基礎醫療(基層和一級醫院)。
近期有媒體報道,在河南出現了一輪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快速發展,民營資本紛紛跑馬圈地。不過,目前的擴張途徑仍然是以銷售資源為核心的,也就是拼銷售能力,一家家醫院去鋪,這種銷售模式比較費人力,在定位上通過技術領域不同來錯位,但如果資本一擁而上,很容易造成價格戰,變成不惜通過價格來換取進入醫院的通道,對行業發展很不利。
因此,如何避免第三方檢驗陷入另一場大躍進,關鍵還是背后的渠道和服務,而非單純技術能力。
渠道決定了第三方檢驗是否可以快速鋪到基層去。對于大量興起的民營第三方機構來說,中國的市場確實夠大,可以容納多家公司,但誰可以快速做大,占領市場份額,背后的差別就是渠道。
在美國,支付方是獨立第三方檢驗公司最直接的渠道。比如,美國領先的第三方檢檢驗公司LabCorp是最大的健康險公司UnitedHealth的獨家第三方代理,LabCorp通過綁定保險公司獲得量,以此為基礎給支付方折扣,幫助其節約醫療開支。LabCorp大約20%的收入來自于各種醫療機構或醫生診所,可見通過支付方大批量購買的跑量方式是最直接的渠道,效果和發展速度要快于一家一家醫院去鋪。
而在中國沒有這樣的快速發展渠道。醫保的支付體系還沒有發展到精細化管理,也沒有能力去影響醫院去外包節省總體檢查費用。所以,目前的現狀就是第三方檢驗仍然依賴醫院的資源,很大程度上有地理的局限。
因此,在目前中國的市場環境下,需要尋找可以捆綁的渠道來進行銷售并長期粘住用戶,背后的關鍵是服務。
一種可能性是遠程醫療和信息建設。基礎醫療機構缺乏好的技術條件和人才,在檢驗和讀片能力上都很缺乏,而遠程醫療可以幫到這些機構,尤其是鄉鎮地區。單純的外包檢驗仍然是粗線條的,只能解決基層的技術問題,而不能幫到他們擴展業務,吸引病人。但如果把檢驗和第三方集中讀片,甚至和大醫院進行會診結合起來,并建立相應的檢驗結果傳輸信息通道,就變成了提升基礎醫療服務的一種方式,有助于和單純的技術外包差別開來。
要進行這樣的操作,背后需要很強的服務資源。理想的途徑是和醫院信息化服務商合作,共同建立數據共享通道,然后借助信息化的醫院通道,銜接服務資源。這種銜接不一定是直接銜接到大醫院進行讀片,除了疑難雜癥,大醫院可能并沒有太強的動力讓醫生去進行額外的讀片服務,因此這種銜接更多的類似會診,一是集中培訓第三方機構的讀片專業人員,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讀片平臺,甚至可以再去培訓基層的醫生,這樣第三方檢驗就從單純的技術外包,變成了服務的提供者,基層可以獲得服務水平的提升。
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和聯盟式銷售體合作,主要是藥品上的。中國的聯盟式銷售還剛剛起步,主要形式是第三方藥房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目前為獨立藥店服務,進行量化采購,降低成本。雖然目前處方藥的網絡銷售還未解禁,但一旦政策放開,這些第三方服務機構將很有量的優勢,未來還可以將業務擴展到為基礎醫療機構聯盟進行集中采購。
和這些聯盟式銷售體合作的機會有兩方面。一方面,藥店很可能成為未來遠程醫療的重要一環,通過第三方藥房服務進入藥店,結合第三方檢查的結果和用藥記錄,可以長期抓住慢性病患者。另一方面,一旦未來聯盟銷售擴展到基礎醫療機構,此市場將有極大的量,配合藥品管理、第三方檢查和基層的服務,有助于長期粘住用戶。
因此,要避免第三方檢驗變成一場技術大躍進,必須從渠道著手。單純的技術型銷售模式很容易陷入價格戰,缺乏差異化競爭點,而且人力成本高,地域局限強。未來的突破可能是通過和其他擁有資源的平臺合作,比如遠程醫療信息化平臺以及聯盟銷售平臺,同時綁定后端的服務,目標是幫助基層增加服務實力,這樣才能形成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