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檢測師沒躲過毒家具
朋友最近入住新房,新添了不少歐式宮廷風家具。朋友是家具檢測師,比常人更加關注室內空氣中甲醛等有毒物質含量,于是用專業的甲醛測試儀去測,結果是真的傷不起:家具甲醛含量超標。
朋友買的某品牌木質鞋柜甲醛超過1.5毫克/升。1.5毫克/升這個數值是最寬松的我國標準規定的上限。關于板材甲醛含量的標準有三種,我國國標是不高于1.5毫克/升,歐洲標準是不高于0.5毫克/升,最嚴格的日本標準是不高于0.3毫克/升。據朋友介紹,當初買家具的時候特意找售貨員看了檢測報告,沒想到信誓旦旦號稱“環保”的毒家具還是防不勝防。
家具檢測師照樣買到毒家具
上述的案例不是個案。長期以來,家具市場質量檢測一直不完全對消費者公開化,即便當前國家正逐步引導廠家要出具“家具說明書”,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知道要索取“檢測報告”,家具商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紙檢測報告不僅不能驗明家具是否是“環保”的正身,反而成為商家宣揚“零甲醛”的營銷噱頭。
為何家具檢測報告未能起到應有的監督、把關作用呢?筆者找到幾位家具檢測師詳細了解了一下其中內幕。
檢測標準:尚待細化
據悉,現在國內檢測機構檢測木家具甲醛釋放量的依據是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584-2001,其全稱是《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其中規定了甲醛釋放量不能超過1.5毫克/升;檢測家具用甲醛釋放量的依據是GB19941—2005,其全稱是《皮革和毛皮化學實驗甲醛含量的測定》,其中規定了甲醛釋放量不能超過75毫克/千克。
據檢測工程師反映,現在的國標雖然規定了有害物質的限量,但是對于甲醛檢測法,如干燥器法、穿孔萃取法的步驟描述都是比較宏觀,缺少一些數值的精準規定。檢測師在做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就得依據自己對標準的理解和操作經驗。這一方面導致不同檢測機構出的檢測報告在數值上會有細微的偏差。另一方面給無良商家和無良檢測機構鉆了空子,因為檢測方法的不精確性,各有各的理解,如果稍微改變一些環境、時長,本來不合格的樣品也有可能被檢測為合格。
已有的檢測標準文本尚待細化,某些品類的強制國標亟待出臺。檢測工程師告訴筆者,現在的標準有強制性的國家標準、推薦性的行業標準。從產品本身而言,國家標準要求較高,符合國標的產品各方面質量和性能更佳。而行業標準通常是最基礎的標準下限,對產品各方面要求較低。比如生活中常用的彈簧床墊就沒有國家標準,只有一個名為《軟體家具彈簧軟床墊》QB/T3661.2—99的推薦性行業標準。床墊中的原材料、填充物、面料、彈簧質量以及有害物質限量等問題,也沒有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幫消費者強制檢測把關,一旦碰上劣質原材料和填充物,美夢可能會變成一個“噩夢”。
檢測報告:只對送檢樣品負責
三月份,某家具檢測機構的工程師們很忙,因為電商平臺規定提交家具檢測報告的日期即將截止。筆者看到,大量的樣品送過來,以木家具和軟體沙發、床墊為主。那么這些檢測合格的樣品是否就代表網上銷售的同一公司的同品類產品也合格呢?答案是:未必。
無論是政府抽檢還是企業送檢,最后送到檢測實驗室的只是眾多產品中的極少數。質量意識強的廠家,會認真遵守有著規定,嚴把質量關,做好每一件產品;部分中小型廠家,一年只生產一件符合行業標準的產品,用來騙取檢驗合格報告,其他產品的生產則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則。
檢測工程師們深知這一狀況,他們只能對送檢的樣品進行科學的測試,檢測其甲醛、二甲苯、苯、甲苯、氨氣、TVOC是否不超標,出具的檢測報告只對樣品負責,不對非樣品外的其它產品負責。
假面檢測報告:遮遮掩掩造假術
買家具看檢測報告的消費者有這樣的經歷:商家拿出來的報告一大推,蓋章模模糊糊,都是復印件,解釋得也含糊其辭、遮遮掩掩。這時候,就得提防是“假”報告了。
有的廠家,連合格檢測報告都懶得“騙”,生產的產品未經檢測就直接對外銷售,有的還堂而皇之“給大品牌代加工”。即便是遇到要檢測報告的,他們通常也早已“留一手”:一是通過注冊多個品牌,故意混淆所對應的產品,一張報告對應多個系列,消費者很少能留神到其中貓膩;二是借熟人企業的報告,以混淆視聽,瞞天過海;三是找沒有檢測資質的機構出一份沒有公信力的報告,欺騙消費者。
綜上所述,家具有害物質檢測現狀是比較混亂的,亟待國家將標準細化和完善,也亟待廠商提高質量、責任意識,當然消費者也要提高對家具環保、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因為“消費者對環保安全的漠視,就是對企業的放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