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來自清華和普林斯頓大學生命科學領域的“大牛們”聚在鄭裕彤講堂,參加“清華—普林斯頓生命科學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新近研究,開展學術上的“高端對話”。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致開幕詞,對遠道而來的普林斯頓教授團隊表示歡迎,并希望以后類似的交流成為一個系列。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系講席教授和前系主任Thomas E. Shenk帶來了關于長壽蛋白的研究,其團隊發現長壽基因蛋白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性;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用一系列圖片和視頻展示了噬菌體phi29的尾部結構,試圖通過解析噬菌體phi29尾部蛋白的結構來研究噬菌體將DNA分子注入細菌體內的機制;穿著中長裙的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主任Bonnie L. Bassler教授俏皮話不斷,告訴大家細菌之間通過產生和探測自體誘導物進行“交流”,并提出了通過抑制群體感應來抑制細菌致病性的方法……從上午8點20到下午3點,5位普林斯頓的學者和4位清華的學者分享了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最新發現,報告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代謝和癌癥等方面。
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生三年級學生蘇宏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研究都比較“新鮮”,學者們分享了一些他們尚未完全公開的發現和數據。“感覺還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