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實驗室耗材供應商評審的探討
2015-02-04
作者:
瀏覽數:1004
2014年8月底,在北京參加了第三方論壇(編者注:第六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在論壇提問期間,某公司經理談到,目前在中國第三方檢測公司使用耗材的時候,很少對產品質量進行審核,拿到產品不管質量怎樣,就用于試驗。例如,目前中國產的針式濾器的孔徑標注是隨意的,廠家想怎么標就怎么標,使用針式濾器的檢測實驗室也不對這些產品的孔徑進行驗證就直接使用了。這位經理質疑到,這樣怎么能保證實驗的準確性?
會后,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的檢測實驗室對購置的消耗品如何進行質量驗收?我把想法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分享,不當之處請提出批評。
一、檢測實驗室對耗材的驗收現狀及其危害
檢測實驗室普遍運行的ISO/IEC 17025質量體系中對于關鍵實驗耗材均明確要求建立相應的驗收程序,對于實驗耗材驗收后才能使用是有規定的,只是何為關鍵耗材和如何驗收沒有進行細化。從檢測實驗室實際工作上看,驗收程序的執行情況并不理想。由于耗材品類繁多,規格復雜,出廠標準不一致,對用戶而言,驗收顯得尤為困難,力不從心,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也有些用戶因為用量較少,認為不值得去做。
目前,國內檢測實驗室對耗材的驗收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一般檢測實驗室用進口耗材的居多,主要原因是比較相信進口產品的質量,使用部門并沒有按照產品的標準或要求進行驗收;也有些用戶根本不關心產品有沒有標準,只要使用過程中沒有質量問題就可以。
隨著檢測實驗室的不斷增多,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降低運營成本的壓力促使他們的選擇逐步從進口耗材轉向國產產品。轉向過程中,僅在品牌替換可行性評價過程中做相應耗材的比對實驗,根據試驗結果來評判國產產品可否適用,并不對有無持續保持相關產品的能力進行審核,有時一批或者幾個批次的產品能滿足要求,但后續質量無法穩定保持的情況時有發生。由于國內相關產品缺乏評價技術標準,生產企業或供應商無從對產品進行評價和控制;產品質量的批次不穩定會造成實驗的結果不穩定,實驗人員不得不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排查,這其中付出的人力成本和機會成本往往大于因品牌替換帶來的收益,這樣的局面與降低運營成本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二 供應商評審的低價政策危害巨大
如何即要做好耗材的驗收工作又要不增加繁瑣的工作?我覺得通過供應商評審來解決是唯一的解決方法。此處所指的供應商評審管理工作不是簡單的對供應商進行體系和資質進行評審,而是要對產品質量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核和對產品進行批次跟蹤。從產成品的批次溯源到原材料,查看整個生產質控過程的所有相關數據,包括原材料的驗收數據、生產現場的生產記錄、實驗室數據、成品的標準驗收數據及不合格品的控制情況等等。只有檢查供應商是否是實實在在按照產品的標準在進行質量控制,才能確保這樣操作是可信的,那么向檢測實驗室用戶提供的產品才是可信的。
關于供應商評審,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有些檢測實驗室對供應商的評審流于形式,其核心僅僅是價格比較。不管用戶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管是國外知名公司,還是國內民營公司。他們都把關注點聚焦在價格比較,誰的價格低,誰就是合格的供應商!他們并不考慮(或者考慮了,但沒有反映在供應商甄別標準上)供應商能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出了問題能不能解決。這種做法是有嚴重隱患的,最終可能會給用戶帶來苦果。
國內有一家藥物研發合同外包(CRO)公司,前幾年想把自己賣給國外公司,最終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是國外公司認為該公司內部管理混亂,這些管理混亂很大程度上緣于供應商評審只關注價格!他們當時采購的策略就是采購低價的產品,并不對產品的質量和供應商進行評審,造成一些嚴重后果:
(1)低價政策導致采購進來產品的質量越來越差。由于低價政策,公司每年對產品的成本控制有要求,每年要求供應商讓利,結果是采購進來產品的質量越來越差。他們內部人士透露,手套越來越薄,到最后簡直不能戴,一用就破。還有一些三無產品,不知道是哪家公司生產的,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2)低價政策給公司利益帶來長遠的傷害。由于低價政策和苛刻的條件,迫使一些有規模的優質供應商自行退出,留下的是一些小的供應商;一些小的供應商操作不規范,如與采購人員私下交易等;更有甚者與使用人員合作把實驗室的耗材拿出,再通過供應商賣進去等等。由于這些管理混亂因素的存在,真正想做事的人無法做下去。由于試劑、耗材等實驗用品質量的不保證,實驗數據出不來;領導批評實驗人員,導致人員頻繁流動的惡性循環。從表面看,低價政策讓公司成本暫時降低了,其實從長遠來看,給公司造成了更大的損失和傷害。
近期臺灣的“地溝油事件”提示我們,如果做好了供應商評審工作,就很難留下允許公司一位副總經理直接從地下工廠業者郭烈成處進貨的漏洞,也就會避免董事長葉文祥被法院羈押的結局,更會避免對企業造成這么大的傷害和社會的危機。
我提到的這些案例,其實很多檢測實驗室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只是表現程度不同。管理層對于消耗品的管理也一直是個很頭痛的問題,如何真正做好對供應商評審和產品的質量驗收工作?下面,依照我們公司在這個行業從事多年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三、實驗室耗材供應商評審
實驗室供應商分兩類:生產商、代理商,生產商直接供貨,代理商代理或代銷國內外各種品牌。在某些方面兩者還會有些區別,我會分別說明。
1. 供應商的資質:首先供應商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合法經營。比如供應商是否具備一些特許產品的經營資質(如危險品化學品經營許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有些檢測實驗室的化學危險品的供應方是一些沒有相應資質的公司。國家對于這方面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和正規,一旦這些供應商被政府查處,作為其客戶的檢測實驗室必將也會受到牽連,面臨不必要的麻煩;同時不得不重新選擇供應商,給整個機構正常檢測工作會造成不利影響。
2. 管理體系、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是否具備完整的管理體系是體現供應商是否規范經營的表現。除審核資質證書外,還要檢查體系的執行情況。執行是關鍵,關系到整個供應鏈的效率,也是服務質量的保證。一個具有完善管理制度的公司,對于腐敗也起到關鍵的遏制作用。經手的人多了,經手的部門多了,運行處于陽光下,腐敗就不容易有存在空間。公司越小,權力越集中,腐敗越容易滋生。
3. 財務數據和商譽:供應商的財務狀況很重要,其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是否正??煽兀痰默F金流是否健康,庫存是否有規模,這些將決定該供應商能否保障長期合作和健康發展,否則對客戶而言將會存在很大的管理風險。同時供應商在市場上的商譽也很重要,如在售后處理和服務質量方面,在廣大客戶中有良好的口碑;選擇這樣的供應商可以減少或避免以后合作中矛盾的發生。
4. 產品的質量驗收:首先確認產品是否具備質量標準或COA報告,然后通過實驗驗證這些指標是否實屬和是否滿足實驗要求。
4.1對生產商的產品質量驗收:對于一些關鍵產品,對供應商進行現場評審。從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開始:原材料的評價指標和抽樣的標準。然后是生產現場的管理,如何處理好批次間和不同產品間的交叉,是否有6S的管理,生產現場的生產數據的記錄和保管,生產工人的任職資格和職業素養,生產設備的維護。再者是產成品的質量標準的合理性,是否滿足用戶需求,產品質量標準能否保證批次的穩定性,實驗室檢測的手段和數據的管理是否科學,方法標準能否方便客戶重現,產品評價結果是否控制在質量標準范圍內,留樣的管理和不合格品的管理是否合理等等,所有以上的信息和數據是否對客戶公開以便于供應商評審。最后,進行產品的批次追蹤,檢查整個生產流程的數據是否可靠。
檢測實驗室除了平時不定期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抽樣檢測外,還要突擊上門檢查,看供應商實際的工作是否真實可靠,真正保證把產品質量標準的評價前移在供應商處,減少檢測實驗室的工作量。
國外的一些知名品牌,由于其管理的先進性,其質量大多是有保證的。但是從我們長期代理國外知名品牌的經驗看,也會偶發一些批次質量問題,質量也不能全部保證;同時各個品牌間的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有條件的檢測實驗室還是要對這些供應商的產品進行嚴格的評審,而不是簡單的參觀學習。
4.2 對代理商的產品質量驗收:首先要確認代理品牌產品的質量評審通過情況(參見上面的生產商的評審),再要確認代理公司與品牌公司的關系,最后要確認代理商是否有對品牌供應商的產品質量驗收的流程,以確保供貨產品的質量和售后的處理能力。
5. 供應商的技術力量和服務意識:現在的供應商已經不是只停留在供貨這個概念上了,簡單的供貨已經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隨著現代社會檢測的項目爆發式增長,檢測實驗室的工作量日益增大,如何快速證明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能適合這些檢測項目。這是檢測實驗室對供應商提出的新需求。另外,新的檢測項目還在不斷增加,檢測實驗室也需要這些供應商能配合一起完成檢測項目開發的合作,這也將是供應商與檢測實驗室合作發展的新趨勢。所以供應商的技術支持能力對檢測實驗室而言變得至關重要。供應商售前和售后服務意識的加強將真正幫助到客戶,做到持續改進,實現兩者融為一體共同發展。
6. 價格和成本控制:產品自身的價格確實很重要,可以通過多方比價和年度價格協議來合理控制。為實現良好的價格和成本控制,關鍵的因素是選擇的供應商是否是產品的源頭或區域源頭(代理商),以保證產品價格的行業優勢。另一方面,現在的成本控制不單停留在產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人工成本和風險成本等控制,如果供應商能出謀劃策從多方位為檢測實驗室降低成本的話,檢測實驗室將大大受益,這樣的成本優勢是不可取代的。
四 供應商評審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探討
1.對于評審主題存在較大門檻,只有規模大到一定程度的客戶或機構才有可能有相應的質量體系要求,而且各個主題質量管理要求存在差異,可能會出現對耗材生產者或代理商提出不同要求的問題。還有,小的檢測實驗室如果也有相應的需求如何處理?全國注冊檢測實驗室成千上萬,每個都進行供應商評審是否現實?
2 認可信息的可用性問題。由于關聯客戶的敏感數據基本上不對外公開,即使是生產商或貿易商通過評審,對于其他客戶也無法全面了解對于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何幫助。
3 經濟成本問題。認可是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多家評審勢必導致耗材生產商或貿易商的成本增加;而且由于不同客戶的要求和規范帶來的質量標準不一致,如何協調它們對于生產的規范性的指導也有一定的難度。
我認為下列舉措可以有助于這些問題的部分解決。
對于生產商而言,應該成立專門的部門應對評審工作,對原料供應商的評審、應對客戶的評審和企業內部評審,規范質量標準,盡可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保證客戶對產品的認可度。產品銷量增加帶來的收益可以解決成本上升的問題。
對于檢測實驗室而言,小的實驗室可以參看大的實驗室評審情況,這些可以通過供應商的介紹了解,同時可以對產品的質量標準進行抽查驗收,評估是否能滿足實驗要求。
如果檢測行業供應鏈的任何一方重視對產品的質量和供應商評審,建立了產品的質量標準和驗收標準,那我相信我國檢測行業在國際上也會具備競爭優勢,同時也會保障整個國家的產品質量的穩定、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有序,真正從生產大國發展為生產強國。
(撰稿人: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夏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