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近日通報,對仿真飾品抽檢發現9批次不合格品,人們常戴的耳環、項鏈,得多加留神鉛、鎘、鎳超標的問題。此外,童裝、玩具等8種兒童用品的生產企業,也將納入分類監管范圍。
不合格飾品多出自小企業
質檢總局共抽查了45家企業生產的60批次仿真飾品,包括戒指、手鏈、項鏈、吊墜、手鐲、耳環、發飾等7類,檢驗鎳釋放量、鉛含量、砷含量、鎘含量、鉻(六價)含量,結果查出了9批次不合格產品,不合格品檢出率為15%。而45家生產企業中,3家大中型企業的產品全部合格,42家小型企業的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6.1%。
據質檢總局介紹,抽查發現的突出質量問題是鉛含量、鎘含量和鎳釋放量不合格,9批次不合格品中,有7批次鉛含量不合格,4批次產品鎘含量不合格,2批次產品鎳釋放量超標,包括“酷貓飾品”耳環、“藍蝴蝶”耳環項鏈等。仿真飾品在佩戴過程中,鎳、鎘、鉛等有害重金屬有可能隨汗液溶出,經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能會造成傷害。鉛、鎘和鎳釋放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為降低制造成本,濫用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劣質金屬或廢舊金屬作為原料。
兒童用品將實施傷害干預
國家質檢總局同時還宣布,兒童用品作為重要的日用消費品,即日起到今年5月開展兒童用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主要針對童裝、童鞋、童車、玩具、兒童家具、兒童安全坐椅、嬰幼兒紙尿褲、嬰幼兒奶瓶這8種兒童用品。
“我們將以消費者投訴、媒體曝光、抽查不合格、監督檢查發現問題以及有其他質量違法行為記錄的企業為重點企業,進行國家和地方監督抽查”,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羅方平說,所有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和生產許可管理的兒童用品生產企業要全面清查,把8種兒童用品生產企業全部納入分類監管范圍,對不同類別企業、不同風險產品實施差別化監管措施。還將加快實施兒童用品傷害干預,擴大兒童用品傷害信息和典型案例的采集范圍,嚴控兒童用品中的有害物質和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