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江蘇省紡織工業(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從韓國進口的苯乙烯,抵達江陰麗天石化碼頭。經江蘇華夏商品檢驗有限公司現場檢驗,確定總重2000噸無誤。憑著這份檢驗證書,江陰檢驗檢疫局對這批貨物予以放行。“以往像這樣的化工產品法定檢驗要15個工作日,現在改由第三方機構檢驗,一兩個小時就做完,半天能拿到鑒定證書,還省了一半費用。這樣的改革我們企業歡迎。”江蘇紡工業務一部經理宋揚說。
國際貿易買賣雙方遠隔重洋,很難面對面交割,貨物的質量通常委托第三方機構來負責,檢驗結果或證書作為雙方結匯的依據。以前這樣的業務特別是法檢業務主要由檢驗檢疫部門實施。近年來像這種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更多地應由社會組織承擔。
江蘇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顧華豐介紹說,作為采信第三方檢驗鑒定結果的試點單位,江蘇局在江陰、張家港、泰州三地進口液體化工品檢驗中,試點采信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的檢驗結果。目前共采信并出具入境檢驗檢疫單證355批,被采信機構12家。
相比而言,非法檢商品第三方業務在我省開展得更早。江蘇檢驗檢疫局檢監處李征偉介紹,去年法檢商品調整前全年法檢批次約占進出口總批次的36%,調整后近九成的一般工業制成品出口不再商檢,今年總共只有七八萬批了。江蘇檢驗檢疫局檢監處處長李曉晉表示,法檢商品的第三方采信,將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廣。
目前在江蘇注冊的相關機構有95家,居全國第一。
“總體而言,江蘇的檢驗鑒定市場是規范有序的,但是在超常規快速發展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市場出現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李曉晉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少數未經許可的檢驗鑒定機構非法開展業務,一旦出現工作質量問題便人去樓空,難以查處和追溯;少數有資質的檢驗鑒定機構存在違規行為,包括超范圍經營、從業人員收受商業賄賂、出具虛假檢驗結果等;少數檢驗鑒定機構低價惡性競爭,以犧牲檢驗檢測質量的手段來占領市場。
江蘇檢驗檢疫系統最近開展的一次專項摸排發現,2家機構涉嫌在未取得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的許可資質情況下就違規開展業務。另有4家機構涉嫌違規,1家雖然母公司獲得了許可資質,但擅自設立新的分支機構,1家超范圍經營,另兩家涉嫌許可項目變更但沒有及時辦理變更手續。
“推動第三方檢測檢疫改革,規范和完善市場是關鍵。”有關人士說,現在第三方檢測市場比較亂,沒有一套好的制度,準入門檻也不高。比如,有的民營機構不具備從業資質,通過掛靠“曲線救國”。
多位人士表示,政府部門在放的同時,還要加強監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