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認證機構1230家,比2023年1242家減少12家,數量增長首次呈現拐點。
415.83萬張
比2023年375.95萬張增長10.6%
109.98萬家
比2023年102.42萬家增長7.4%
全國共有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5.3萬余家,檢驗檢測報告6億余份,檢驗檢測服務業營收4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
獲得認可的合格評定機構數量20251家,比2023年增長13.3%。其中,認可檢驗機構1058家、實驗室18889家、認證機構283家、審定與核查機構21家。
一、加快推進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行動
二、質量認證服務強企強鏈強縣行動
三、質量認證行業公信力建設行動
四、質量認證行業專業化提升行動
五、質量認證行業數字化發展行動
六、質量認證宣傳普及行動
一、檢驗檢測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行動
二、檢驗檢測領域綜合治理專項行動
在習近平主席見證下,對外簽署3份合格評定合作備忘錄,成為高訪重要成果。
構建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等內容明確寫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并作為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要任務。對鋰電池、光伏、鋼鐵等11類產品啟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批準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審核和核查機構5家。
農作物種子認證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有效助力種業振興行動,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用突出
質量認證賦能小微企業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為小微企業提供“認證貸”等金融信貸支持608.5億元,幫助小微企業年度營收平均提升9.7%,利潤率平均提升8%,質量成本平均下降5.8%。組織468家認證機構對5.4萬余家小微企業實施精準幫扶,減免認證費用3876萬元。
汽車芯片、工業機器人等2項總局“質量強鏈”標志性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制訂我國首個汽車芯片認證審查技術體系文件以及6類工業機器人檢驗檢測方法、3項工業機器人整機安全認證實施規則,填補了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的合格評定能力空白。
全年核發科研測試類CCC免辦證明1.2萬份,惠及各類研發制造企業4060家,同比增長13.7%。規劃籌建和批準成立汽車芯片、氫能裝備等14家國家質檢中心。
將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充電器、商用燃氣燃燒器具、可燃氣體探測器、阻燃電線電引公占管理,CCC產品目錄增至17類106種產品,“保安全底線”作用更加有效。
實施CCC認證產品聯網核查2.4億次,同比增長135%,攔截無證商品信息1315萬次。
針對珠寶玉石首飾、室內空氣甲醛檢測等領域中的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迅速調查處理,加強監管治理。多措并舉提升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有效防范數據風險。
首次發布質量認證活躍度指數和中國“軟聯通”發展指數。
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果豐碩
市場監管總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推進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行動方案(2024-2030年)》加強認證認可國際合作統籌謀劃。全年新簽訂7份合格評定國際合作文件,數量為總局成立以來之最。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自貿協定談判實質性結束,雙方達成各自締約實踐中最高水平的合格評定程序章節。中新(西蘭)有機產品互認安排幫助部分企業獲證周期縮短2/3、獲證成本降低50%。
積極推進國際實驗室間比對和能力驗證合作項目,18個國家近60家境外實驗室積極參與。“灣區認證”首批75個項目實施,發放“灣區認證”證書90余張,獲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
海南自貿港境外認證機構首單出口產品認證業務成功落地。對境外認證機構在海南自貿港開展出口產品認證業務取消設立機構審批要求,已有3家境外認證機構在海南省市場監管局備案,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國際認證通道,便利紅茶、芒果等特色產品出海。
開展中非合格評定能力提升行動,與5家認可機構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范圍覆蓋尼日利亞、肯尼亞等25個國家和經濟體。
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認證認可大會,6個國際組織、5個國外機構高級官員參會,打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合格評定國際合作交流平臺。
完善合格評定服務貿易便利化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國際合格評定政策、技術法規、標準等信息服務,服務企業20余萬家次。
推薦4名中國專家參加ISO/CASCO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組,累計向ISO/CASCO推薦我國專家130余人次。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加入21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共計對外簽署15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50份雙邊合作互認安排,77家國內機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部四大合格評定體系,184人次中國專家擔任國際組織專家。
嚴格開展認證從業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及認證機構資質符合性現場核查。
組織開展CCC制定實施機構檢查
加強重點管理體系認證領域風險排查整治,對違規開展信息技術服務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活動的86家認證機構進行風險預警。
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舌尖上”“車輪上”“屋檐下”等方面檢驗檢測弄虛作假、違規經營、吃拿卡要等突出問題,聯合五部門開展檢驗檢測綜合治理行動。
針對室內空氣甲醛檢測、珠寶玉石首飾、第三方測評檢測等領域輿情問題發出消費警示,聯合七部門組織開展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開展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共計查處:
組織制定《質量認證行業專業化提升行動方案》實施檢驗檢測人員能力提升三年行動。
提升合格評定標準化工作水平,組織開展2024年度合格評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征集和評審工作:
?完成國家標準審查10項、復審5項、報批8項。
?行業標準立項26項、復審75項、發布10項。
?推進8項國產檢驗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評價系列認證認可行業標準研制和應用。
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工作,在生態環境、新能源、新材料、網絡安全、集成電路、個人防護用品等領域組織實施15項國家級能力驗證項目,核查各類檢驗檢測機構2100家次。
組織制定《關于加快推進質量認證數字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和提升認證機構數字化管理能力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智慧監管模式。加快建設“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檢驗檢測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享。組織開展《檢驗檢測機構數字化建設指南》、《食品實驗室數字化管理指南》等行業標準制定工作。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共列入總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重點改革任務7項。
?全面推進質量認證領域深化改革
研究制定進一步完善質量認證體系的總體改革方案。繼續深化認證機構資質審批制度改革,細化人員專業能力要求,完善資質審批流程,加強機構資質符合性核查。
?扎實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
按照行政審批和技術評審相對分離、有機銜接的原則,推動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統一評審機制,推動醫療機構輻射和放射檢測“兩檢合一”改革,建立資質認定海關工作組,推進資質認定參數庫建設。
?完善配套法規和規章制度
加快修訂《認證認可條例》,啟動《檢驗檢測條例》《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管理辦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規則》《認證認可行業標準管理辦法》等制修訂工作,發布《人民防空防護設備檢驗檢測管理辦法》,系統完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管理制度。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部分來源于互聯網,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核實后協商處理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