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第三屆全體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暨第四屆全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CNAS主任王鳳清,國家認監委副主任、CNAS常務副主任許增德出席會議并講話。CNAS副主任郎志正、林樹青、柳榮普、李新實、莫鑒輝、喻子達、馬堅、陸梅出席會議。認可委員會秘書長肖建華作工作報告。
王鳳清在講話中指出,我國認可工作在CNAS第三屆委員會期間取得了重要發展。一是認可規模快速發展,制度供給實現新提升;二是認可改革深入推進,提效增效取得新突破;三是服務監管作用增強,服務大局作出新貢獻;四是認可互認持續拓展,國際合作邁出新步伐。她強調,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認證認可的重視前所未有。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質量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認可工作再上新臺階,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在夯實質量基礎設施方面,認可要發揮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工具的作用,凸顯在質量基礎設施中的地位,進一步在質量提升和增強經濟質量優勢中充分履行認可職責。在服務國家大局方面,認可要找準定位、主動銜接,為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推動質量提升進一步發揮好支撐作用,為政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提供服務。在服務市場需求方面,認可要加強制度供給,幫助合格評定機構持續改進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為推動合格評定服務向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做好服務。在深化認可改革方面,要抓好各項深改措施的統籌協調,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使認可改革措施更接地氣。在國際合作方面,要在鞏固現有多邊互認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國際互認范圍;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圍繞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等合作重點,與更多沿線國家加強認可技術交流與合作,以互信互認促進互聯互通。在提升多元共治效能方面,要發揮委員會平臺作用,共同推動認可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許增德在講話中指出,我國認可工作走在了國際前列,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法律支撐國際領先,工作機制具有優勢,制度建設國際前列,認可規模國際領先,監督創新國際先行,認可作用日益凸顯,國際地位國際前列。他強調,進入新時代,認可工作要在國家質量格局、認證認可工作格局中找準定位,主動作為,為建設質量強國、認證認可強國不懈奮斗。一要牢牢把握政治遵循,在服務國家大局中發揮好助推作用;二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在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中發揮好助推作用;三要牢牢把握改革脈搏,在服務政府職能轉變中發揮好助推作用;四要牢牢把握國際化優勢,在服務“中國認證,全球認可”行動中發揮好助推作用;五要牢牢把握共治特征,在服務“大質量”工作格局中發揮好助推作用。
肖建華作秘書處工作報告時提出,2018年CNAS秘書處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精神,貫徹落實上級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提升能力、增強效果、夯實基礎,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不斷提高服務市場、服務監管和服務外貿的能力,積極助力質量提升行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在加快建設認證認可強國、推動建設質量強國的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依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章程》,CNAS進行了換屆改選。換屆改選產生了第四屆全體委員會主任、常務副主任、副主任。會議推選王鳳清為CNAS榮譽主任,肖建華為CNAS主任。第四屆全體委員會在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新推選黃飛、楊學桐為副主任,新增委員1個,調整委員11名。換屆后,第四屆全體委員會繼續由來自政府部門、合格評定機構、合格評定服務對象、合格評定使用方、專業機構與技術專家五方面的65名委員組成,體現利益均衡的原則。認可委員會的議事決策層繼續由全體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認證機構專門委員會、實驗室專門委員會、檢驗機構專門委員會、評定專門委員會、申訴專門委員會、最終用戶專門委員會以及33個專業委員會共三個層級的41個委員會組成,各層級委員共1000余名。
會上,在續聘9名院士作為資深顧問的基礎上,新增補了三名院士作為資深顧問,更好地發揮有關領域科學家在認可工作中的智庫作用。會議還審議了CNAS秘書處工作報告、6個專門委員會工作報告。
全體委員會作為CNAS的最高決策機構,對認可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全面負責。CNAS全體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一次會議,每四年進行一次換屆改選。第四屆全體委員會將繼續遵循客觀公正、科學規范、權威信譽、廉潔高效的原則,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國際和國家標準、規范等開展認可工作。
來自政府部門、合格評定使用方、合格評定服務對象和相關專業機構,以及有關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驗機構等合格評定機構的50多位委員代表出席了會議。國家認監委相關部室負責人、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秘書處負責人、CNAS秘書處領導班子成員及各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