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援引工信部官員的表態稱,“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研究已基本完成,準備于8月對外發布。該路線圖描繪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所需的關鍵核心技術及發展路徑。
該消息釋放以后被業界解讀為國家“無人駕駛”標準頂層設計即將完成的信號。
澎湃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除了技術路線圖以外,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體系框架也已經制定完成,并上報工信部。
“外界說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制定完成是不準確的。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很大的技術范疇,標準也是一系列標準構成的體系?,F在制定完成的,是這一標準體系的框架,不是其中的細則。”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該標準體系的公開時間尚不明確。
據了解,國家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總體規劃始于2014年10月。當時,工信部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協會、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汽標委”)分工展開研究。其中,中國汽車工程協會負責技術路線圖的制定;而汽標委則負責標準體系的規劃。
智能網聯汽車的范疇包含了現在汽車界大熱的“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的概念。澎湃新聞了解到,目前負責標準體系規劃的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成立了ADAS(高級輔助駕駛系統)標準工作組。
知情人士稱,前段時間,汽標委組織開展了對汽車及相關行業的國家層面及部門法律法規的梳理,目前這一工作基本完成。接下里的任務是首先分析過去這些法律法規對ADAS及自動駕駛可能產生的制約。隨后,會在國家允許的情況下,對ADAS在特定范圍、特定區域內進行驗證。此外,自動駕駛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使用的公共道路管理文件,也正由汽標委牽頭開展。
據了解,該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基礎、通用規范、產品與技術應用、相關標準四個主要部分。其中基礎和通用規范涉及到網聯化共性的基礎標準;產品與技術應用涉及到具體的設計標準,是該框架的主干部分,包含:信息采集、決策報警、車輛的控制等方面的細則。而相關標準則涉及到信息交互、通訊協議、接連接口等。
在標準框架的資料中,有一條標準的制定原則指出:“以軟硬件接口、協議、平臺、安全等共性基礎標準為重點,盡量避免對技術、商業方案限制。”
業界曾表達過對制定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的擔憂,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是新興事物,技術發展還不成熟,過早形成標準反而會對技術進步形成限制。持這一觀點的包括行業內的專家,但更多的則是參與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研究并期望實現商業化的制造企業。
“我們接到這個任務第一個工作,就是到上海、北京與當地的信息產業、包括互聯網產業相關骨干企業進行了溝通和交流。”一位參與了標準規劃的工作人員在6月上海舉辦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研討會上說。
“首要原則是立足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情況,并且考慮未來的發展趨勢。避免制定不合適的技術制約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首先工作重點應該放到共性的基礎標準上,盡量避免對一些實現特定功能具體的技術方案作出限制。”該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