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十三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年會設置七大主題論壇,內容涉及新政宣講、行業專家論壇、企業家論壇等多個環節,并對本年度在食品安全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進行了嘉獎,成為中國食品行業的一場年度盛事。
中國食品安全年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本屆年會由發改委、工信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糧食局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聯合舉辦,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承辦。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近百位來自全國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家代表在主題論壇上建言獻策,共話食品安全,會上還評出2015年度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十強企業。
10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新食安法經兩次審議、三易其稿,新增了50多條,對現有70%的條文進行了實質性的修訂,新增一系列重要的理念、制度、機制和方式。以監管制度為例,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自查制度、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等20多項。牽涉到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監管等各個方面,對食品行業影響深遠。
中國社科院今年開展的公眾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公眾認為守法合規、誠信經營、產品和服務質量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但同時超過半數的公眾認為中國企業在水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未盡到責任,可見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任重而道遠。而在“最嚴食品安全法”利劍之下,傳統的食品企業如何應對?成為行業普遍熱議的焦點。
以“新法護航食安夢社會共治保民生”為主題的本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圍繞新食品安全法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度的闡釋和討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年會主題講話中指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高度重視新《食品安全法》的宣傳貫徹工作,一方面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起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相關的配套規章,建立健全與新法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另一方面,按照總書記強調的“四個最嚴”的要求,全力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工作,廣泛開展食品法制和科普宣傳,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圍。
此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第十三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表示,中國食品安全基礎還比較薄弱,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多發易發,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加強法制建設和政府的監管,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總局正會同有關部門起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盡快建立健全與新法相適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金小桃在年會上表示,衛計委在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牽頭對近5000項食品標準進行清理,這些標準包含了1萬多項指標。目前,衛計委已經制定公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636項,到年底前整合成1000項國家標準的任務有望完成。
“這些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基本覆蓋所有食品類別,初步解決長期以來食品安全標準矛盾、交叉、重復、疏漏等問題,在我國建立起標準的框架、原則并且與國際食品法標準基本一致。”金小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