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由危化品質量安全事故引發的反思

2015-09-08 作者: 瀏覽數:672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強總理深入爆炸現場親臨指導,反復要求深刻吸取血的教訓,舉一返三查找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石油化工等國家支柱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也越來越高,出于進出口加工產業集聚和交通便捷的考慮,類似于天津港沿我國重要港口分布的危化品集散地也越來越多。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石化工業高度發達,僅上海口岸年危險品進出口量就達到6萬批次,涵蓋9大類危險特性,其中包括燃油、液化天然氣、煙花爆竹等高風險貨物,分布在空港、海港和沿江的多個點面上,質量安全全流程把控的任務十分繁重。天津港危化品特大爆炸事故為我們又一次敲響了警鐘,緊密結合檢驗檢疫工作實際和抓質量安全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筆者認為,當前必須正確處理好“五個關系”:

    一是把關與服務的關系。危化品是把雙刃劍,既能切斷貧困之鎖,也能割開災難之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檢驗檢疫部門落實中央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任務依然艱巨,找準把關與服務的平衡點尤為關鍵。質量安全的把關是檢驗檢疫部門的天職,是固本工程,本身就是一種服務,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在職責范圍內先把好“口岸進出質量安全關”和“生產流通質量安全關”,才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但保安全不是消極應對,要以質量為本,把關不能游離于服務之外,脫離促進國家外貿經濟發展的大局,安全把關也就失去了意義。同時,在全球化的移動互聯時代,把關必須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探索構建一套以科技為牽引、以大數據為基礎、以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為前提的全新監管模式,將危化品等重點敏感商品的監管從傳統的注重點對點的監管轉向更為關注宏觀風險管理上來,全面提升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效能。

    二是“小安全”與“大安全”的關系。“小安全”指的是一個單位、一個系統內部的安全問題,“大安全”指的是地區乃至全國、全社會的安全問題,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抓“小安全”是實現“大安全”的前提和基礎,抓“大安全”是實現“小安全”的目的和落腳點。但有些單位,看不到它們的聯系,缺少系統的大安全觀,消極保安全,不出事和別人出事時,不知道未雨綢繆,舉一反三,而是盲目樂觀,甚至看別人笑話;一但出事,就怨天尤人,推卸責任。在危化品的安全生產產業鏈中,“九龍治水”現象很常見。在目前的監管格局下,危化品在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的不同環節,由不同部門分別承擔監管職責,各部門執法依據不同、監管各有側重,容易出現監管漏洞,必須盡快跳出各自為政的“小安全觀”,樹立“全要素、全方位、全時制、全員額”的“大安全觀”,變“各管一攤”為“一攤共管”,真正實現監管上的“無縫銜接”。應盡快形成口岸危險品安全監管聯動機制,協調整合安監、檢驗檢疫、海事、民航、消防、港口等部門的監管力量,厘清職責、明確分工,破除信息壁壘,加強精細化監管與精準式執法,切實增強監管有效性。

    三是自己抓與依靠全社會抓的關系。現代管理不是少數人和監管機構的事,而是一切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人共同的事。質量安全責任大于天,安全生產和經營本來就該在治理價值序列中占據首要位置。缺乏全員參與,質量安全管理效果就會事倍功半。當然,這并非弱化企業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和安全監管部門的作用。出不出事故,是否達到安全生產標準,最關鍵最直接的還是企業,必須首先嚴格落實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前把質量安全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確保危化品生產經營安全可控,同時更需要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動態質量安全管理。檢驗檢疫部門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當地政府的統一協同下,聯合相關企業主動作為,率先垂范。要根據抓危化品質量安全工作政策性、技術性、服務性和敏感性強的實際,在溝通上下左右、形成內外合力上下功夫,通過強化核心能力和內涵建設,努力提高科學把關與高效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尤其是我們這些地處發達地區的檢驗檢疫部門,更要充分利用當地經濟、科技、文化、人才等資源優勢,努力提高把關服務的整體水平。

    四是抓眼前與管長遠的關系。著名的海恩法則早已警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針對一起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所開展的全面排查,應當成為一次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切實履行日常責任的契機,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陷入管理跟著事故走的誤區。如果看到別的地方出現安全事故便立即重視,但過了一陣風之后,就又松松垮垮,這種亡羊補牢式的被動管理方法顯然不能治本。凡事預則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應始終如一,要以如履薄冰的憂患意識,做好長遠考慮和系統布局,重在基礎、利在長遠,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關口前移,加強日常防范,加強源頭治理。目前,影響質量安全工作的因素很多,成因也很復雜。針對一個時期暴露出來的問題,集中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理整治,及時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防患于未然,是我們的傳統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但實際工作中,有一種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現象。一些單位為了保證眼前不發生問題,對需要整治和解決的問題,不是積極地去想辦法解決,而是以種種理由和借口,一推再推,出現了只清理不整治的“半截子工程”;一些單位對分管的重點敏感物資存在底數不清、賬物不符、調撥手續不全、不同品種混放等問題,雖然進行了整治,但沒有從制度上、規定上拿出防止此類問題再次發生的有效辦法。像這樣,只清理不整治,或把工作停留在清理整治上,只圖眼前不發生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清理整頓之后,肯定是問題照舊,還會發現新的老問題,必然還會陷入屢查屢現、屢整屢犯的“怪圈”。制度帶有根本性、長期性和約束性。只有在抓好眼前突出問題整治,確保眼前安全穩定的同時,認真分析存在問題或發生事故案件的原因和潛在的不安全隱患,找準矛盾的“關節點”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著眼長遠,“對癥下藥”,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完善管理辦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質量安全才能有一個長期的保證。

    五是訂措施與抓落實的關系。災難和事故是質量安全工作最無情的驗收者。徒法不足以自行,好的法規制度,是不會自動變成現實的。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制度的價值在于落實。制度執行上任何一個環節的短板,都會給致命的危險留下穿越防護網的機會。總體來看,現有的質量監管安全制度、規定和措施,盡管還有一個進一步完善的問題,但應該說還是比較健全的,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如果不落實,再好的制度、規定和措施,也只能是“一紙空文”。現在有一種現象,一說要抓質量安全了,那就人人都要簽訂責任書,人人都要訂措施,幾乎是一人一崗、一室一庫、一貨一裝都有責任書,但過后有多少人翻看過,又有多少人真正付諸行動了呢?自2012年2月上海檢驗檢疫局正式對進出口危險品實施檢驗監管以來,已查出不合格批次2893批,重量40萬噸。其中就有多起具有質量安全隱患的問題案例,由于發現及時,處置得當,未造成嚴重后果。剖析近年來發生的質量安全問題,盡管原因不盡相同,當然有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而更多的是因為不落實造成的。實踐證明,堅持按制度、規定辦事,發生事故案件是偶然的;不按制度、規定辦事,發生事故案件是必然的。這是一條基本規律。因此,要克服質量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麻痹心理,以鐵的紀律保證制度措施全面落實,抓住當前“三嚴三實”教育時機,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養成自覺的執行意識;要細化各項配套制度,明確操作程序、工作流程,確保環環相扣,以層級管理強化制度執行力的監督檢查,推進抓落實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上海檢驗檢疫局 田 禾)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