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5日訊 (記者 魏京婷)今日,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在論壇上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既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也要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提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要逐步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來提高中國的食品安全的監管水平和食品安全的實際水平。
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6月15日在京舉辦。中國食品安全論壇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之一,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嘉賓圍繞宣傳周主題演講,并有多個分論壇活動。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發言
以下為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中國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監管,也需要社會共治,更需要科技來支撐。今天我從幾個方面查一下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
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易發期,食品安全領域我們也充滿著很多矛盾,中國的食品安全總體的形勢是穩定、可控,穩中向好。
但是我們中國老百姓大家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滿意度并不是很高,這應該說是一對矛盾;中國的消費者現在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但是有相當多的人食品安全的科學知識相對來講比較匱乏,這也是一對矛盾。可以說前一階段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有八條腿的雞,這樣的雞就有很多人相信,我們很多的食品專業的研究生竟然也相信,所以這個問題我感覺到很驚訝,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食品安全的宣傳工作必須加強,科普工作必須加強,我曾經在幾年以前就說過一句話,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對消費者心理健康造成的傷害不亞于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對中國食品安全,中國老百姓有“幾怕”,有的怕轉基因食品,有的怕肉制品里面有瘦肉精,還有的怕食品里面有食品添加劑,這些問題來講我們都需要通過宣傳,通過科普來為大家答疑解惑。再比如說,吃了很多年蘋果,中國現在有很多老百姓不知道該怎么吃蘋果了,有的營養專家說,吃蘋果不能削皮,皮有營養,有的食品安全專家說,蘋果一定要削皮,皮上有農藥殘留,蘋果到底怎么吃,大家很迷茫,其實很多問題都不能一概而論,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你吃美國的水果的話,一定要削皮,因為一般來講,上面打了“背膜劑”,中國的蘋果不一樣,有的蘋果套袋,套袋其中有一個好處,它可以大大降低農藥殘留量,這樣的蘋果如果你考慮到營養專家的建議,你可以帶皮吃,如果說有的蘋果你判斷不準,判斷不準保險期間,你也可以削皮吃。這樣說明一個問題,中國老百姓很迷茫,甚至很多煮米飯都不知道應該用什么大米了。
所以我們需要科技,解決中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剛才顏司長也講了,我們要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過程當中,它的作用應該說是舉足輕重,我們在201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講了,安全的食品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但是不管在生產的過程當中,還是監管的環節,科技支撐都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不可缺少的。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食品原料的生產,安全的食品首先是產出來的,這個產,不光是食品加工環節,原料生產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一看這個圖片,一看大米,一看水稻,很多人可能就會想到鎘大米,鎘大米的問題怎么解決,有幾種途徑,第一種源頭解決,土地修復,這個需要科技,還有一種解決,從育種的角度來解決,選育一些對咯選擇性不吸收的品種,這也需要科技,據說袁隆平院士就在做這個工作。
還有番茄紅素,它可以做成保健品,提取出來的可以做成保健品,但是番茄紅素還是一種食品的著色劑,那是可以通過化學合成的,很多人對化學合成的不太放心,其實化學合成的,真要是我們國家批準使用的,它的安全性也沒有問題,但是消費者心理上還是對它有所顧忌。我們通過科技進步,通過發酵的方法來生產番茄紅素,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番茄紅素就屬于天然的產品了。
再一個,食品原料加工生產環節當中,還講大米,有的講土地還沒有修復,不吸收鎘的品種還沒有選育出來,現在這些大米怎么辦?現在這些大米,準確來講是水稻都在庫里存著,怎么辦?
可以在加工的過程當中,把它去掉,現在就是說,我們國家的技術,在大米制成粉的過程當中,可以把大米當中的鎘去掉,因為大米當中的鎘主要是跟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如果我們的產品,主要是用淀粉的話,那就可以把那部分鎘去除掉,當然用什么呢?一種新型的食品添加劑,再比如食品防腐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卻對食品加防腐劑心里也有所顧及,其實食品防腐劑本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包裝技術,可以通過殺菌技術,不加防腐劑,也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比如保鮮饅頭,現在通過無菌狀態下保鮮,可以把它的包裝,把它的保質期、保鮮期延長三個月,再比如通過超高壓滅菌生產的罐頭食品,也不用添加食品添加劑、防腐劑。
這個照片我們一看,這是薯條,這是花生油,這是竹子,它們之間的聯系是,油炸薯條,一些油炸食品,容易產生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叫丙烯酰胺,竹葉當中我們可以提取一種抗氧化劑,叫竹葉提取物,這是我國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種食品添加劑,我們在食用油當中加上竹葉抗氧化物,這樣的油炸食品就可以大大減少丙烯酰胺的封存,這是我國973項目當中,應該說是一個重大的成果。
再比如說皮蛋,這也是中國的傳統食品,皮蛋可以直接吃,可以做成皮蛋瘦肉粥,還可以做成皮蛋豆腐,過幾天端午節就有人吃到皮蛋粽子,但是傳統的皮蛋這當中的鉛的含量往往有的會超標,這是由于傳統的工藝造成的,那現在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可以生產出無鉛松花蛋,也是使用新型食品添加劑。
第三個我要講的科技創新還能夠提升我們食品安全的檢測水平跟監管水平,比如剛才顏司長講的電子溯源,就是要提高電子科技,講到檢測水平,給大家說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聚氰氨,三聚氰氨嬰幼兒配方奶粉,這個事件出來以后,很多人質疑,為什么沒有發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以前我們對蛋白質的含量鑒定用的是凱氏定氮方法,三聚氰氨里面一個分子里面有六個氮,氮的含量是66.6%,但是凱氏定氮方法它分不出這個氮,是蛋白質里面氮還是三聚氰氨里面的氮,那我們有快速檢測,直接把三聚氰氨可以檢測到,當然我們還有更先進的方法,通過高壓液相等等,我們國家標準有三套方法都可以準確地把三聚氰氨給檢測出來。當然了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里面,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斷的正義跟違法犯罪博弈,這當中科學技術進步發揮著重要的角色。
最后一個我要講的是,食品安全問題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共治,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讓消費者明白,盡管我們政府對食品安全事件的態度是零容忍,但是,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我們既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也要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提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責任意識跟風險意識不光光是監管部門,生產部門,還包括我們每一個消費者,要逐步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來提高中國的食品安全的監管水平和食品安全的實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