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貫徹落實"水十條":百姓水管子 連著命根子

2015-05-28 作者: 瀏覽數:918

  近幾十年來,因工業發展和城鎮化推進造成的水資源過度開發和水污染,飲用水安全已經成為城市千家萬戶的心頭之患。

  國家發改委相關報告稱,中國1/4的居民沒有清潔飲用水。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24%的人飲用不良水質的水,3000萬人飲用高硬質水,5000萬人飲用高氟化物水。加之地下和自然水質的污染,飲用不良水質的人數每年還呈現上升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人類疾病80%與水有關,水污染儼然成為了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飲水安全的警鐘已經敲響,救水行動迫在眉睫。不久前,國務院正式發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這一號稱史上最嚴的治水方略將飲水安全提升至國家層面。

  關注飲水安全是民心所向

  “水十條”明確提出,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飲用水安全,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開展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單一水源供水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應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提前。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防治地下水污染,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等區域環境狀況。公布京津冀等區域內環境風險大、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開展修復試點。

  有人說,百姓的水管子連著命根子。這顯然是“水十條”關注飲用水安全的初衷。

  “水十條”明確了飲用水管理的具體措施,對治理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表,要求公布飲用水水質狀況。這一系列涉及飲用水安全的內容,順應民心,惠及民生,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在飲用水安全危機四伏的當下,將保障水生態安全提升到國家高度,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著眼百姓房前屋后、小溝小汊,聚焦千家萬戶的水缸子、水龍頭,想方設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的態度。

  飲用水安全岌岌可危

  有數據顯示,我國有2.5億居民的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干道,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管網二次污染、水源地污染情況非常嚴重,我國水污染事故每年發生1700多起。去年短短半年,甘肅蘭州自來水苯超標、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廣東順德水源地重金屬污水直排威脅幾十萬居民等嚴重水污染事件,至今仍讓人感到觸目驚心。我國飲用水安全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自來水管里流出的每一滴水,看似司空見慣,實際上都是經歷諸多環節,從水源地出發,經過管道輸水,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再輸送到千家萬戶。可事實上,這其中每個環節都存在問題。

  《中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顯示,我國1073個重點城市地表飲用水源地有25%的水質不達標。而占我國飲用水40%的地下水情況甚至更糟,《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中,約六成水質較差和極差。地下水達到飲用水標準的不到一半。

  事實上,在污水處理環節,同樣面臨窘境。據相關專家介紹,國內自來水的主要消毒方法是加氯殺菌,這雖然能去除大量細菌,達到了衛生標準。但此消毒方法無法消除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質,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屬。而且氯氣在水中很容易生成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氯化物,如一氯胺和二氯胺。

  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監測。2012年,我國頒布標準,所有城市的自來水應該滿足106項飲用水安全指標,這一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基本相符。

  “雖然有標準,而且很嚴格,但是具體項目的監測量值、監測頻率不能保障。越是那些對人體影響大、風險高的,監測的頻率往往越低,等出現問題時,已經造成了巨大損失,無法挽回了。”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坦言。

  從水源到水龍頭的過程,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但即便是以上幾個環節都沒有差池,水龍頭下最后一米的污染也相當嚴重。比如水龍頭鉛超標也是影響自來水水質的新隱患。

  然而,馬中指出,對飲用水的關注還不能止步于水龍頭。

  “在排水環節,也存在著嚴峻的問題。”馬中指出,“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包括抗生素、避孕藥、化妝品等在內的激素類物質都可能在排水環節混入水循環的過程,從而影響到飲用水的安全。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整個水循環的過程,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再從水龍頭到排水,而不是片段的過程。”

  馬中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北京市民中大約有60%不直接飲用自來水,每天超過65萬桶桶裝水被北京人消費。

  “在北京,每年人們花在買包裝飲用水和凈水機上的錢是自來水的3倍,差不多是100個億。換句話說,老百姓并不是不愿意花錢在干凈的水上,但問題是,花了大價錢也未必能買到干凈的水。無論是自來水還是桶裝水,現在都不能保證安全。”馬中感嘆道。

  信息公布任重道遠

  要解決當前飲水安全面臨的諸多問題,“水十條”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水十條”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供水單位應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地級及以上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會公開。自2018年起,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飲水安全狀況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

  “水十條”尤其提出,綜合考慮水環境質量及達標情況等因素,國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省(區、市)水環境狀況。對水環境狀況差的城市,經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環保模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節水型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并向社會公告。

  究竟公布什么內容、怎樣公布才能讓老百姓信得過?才能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

  “信息公布不能局限于飲用水的106個指標。現在我們的飲用水標準可以說達到了國際水平,但是,有這106個指標就意味著安全嗎?是不是都測了?測的頻率怎么樣呢?”馬中說。

  馬中指出一個嚴峻的事實:“現在很多城市公布相關信息時,越是毒性高的指標,監測的頻率越低,因為當前我們不是按照指標風險來測的。”在他看來,監測的頻率是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的關鍵。

  他進一步指出,當前的監測頻率,說到底還是個成本問題。某些指標本沒有必要采取高頻率的監測,但僅僅因為成本低,卻保持了高頻率的監測。我們到底是為了安全還是基于成本來進行監測?這才是深層次的問題。

  “公布相關指標,不應該止于定性公布,還應該定量公布,最好還要參照性公布,說明這個指標屬于什么范圍。”在馬中看來,參照性公布對普通百姓而言是很有價值的。“只有這樣,人們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安全的,公布的信息要像這樣經得起檢驗才能真正保護水源。”

  至于公布“前十名”和“后十名”有什么作用?能否起到促進作用?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每年公布水環境最好、最差的城市排名,對于城市來講可能會帶來治理壓力,但是只公布年度排名,難以讓人們形成持續的、有效的關注。

  “‘大氣十條’取得較好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其出臺前,全國已經開始構建起完整的監測網絡,并實現實時發布監測數據。而‘水十條’在實施前并沒有水質信息的全面公開作為基礎,需要首先摸清基數,并定期向公眾公開,以便公眾對改善效果進行監督。據了解,目前只有140個國控站在每天4次發布監測數據,但各地還沒有做到。”馬軍說。

  保障飲水安全還有哪些措施?

  要切實保障飲水安全,貫徹落實“水十條”,任重道遠。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副教授楊宏偉認為,保障飲用水安全,需要從水源選擇、供水安全保障、政府監管等方面著手。“最重要的是尋找好的源頭,嚴格把關水源質量。其次要采用適宜的處理工藝,保證供水系統的安全。此外,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飲用水安全的投入,包括水源保護、水廠和管網建設、二次供水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專業人員培訓、政策法規標準的制定等。”

  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看來,飲用水是好水的典型代表,飲用水保護也是“水十條”的重點。在推進全流域污染防治基礎上,對于抓好飲用水源還需要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地下水源保護區里面的排污口和建筑進行清拆。全國有些地方的保護區范圍內還有一些建筑和排污口,要把這個清理掉是根本。二是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要嚴格管理,進行規范化建設。” 吳舜澤指出。

  按照“水十條”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

  吳舜澤表示,華北地下水超采和污染在全國范圍都比較突出,“水十條”將推進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防控,把防控做好了,把污染源往地下傳輸的路徑截斷,就是對地下水的重大利好。此外,還要抓好各個城市的自備井,要嚴格地下水禁采區和限采區的管理,把水資源超采這個問題抓好。

  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但意識到這個危險的事實只是一個開始,破題之道仍須每個人的積極行動。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