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高校大型儀器“沉睡”之惑

2014-12-23 作者: 瀏覽數:1378

  

    近年來,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設施、儀器的數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長,但儀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卻不高,與發達國家相差較大。

  一些高校為爭取上級部門所劃撥的經費,沒有充分進行規劃論證,就盲目購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設備,但維修、開發、配件、耗材等后續配套經費不足。

  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知名高校共有331臺大型儀器培訓人數為0,占全部大型儀器總數量的23.59%。受使用人員數量的限制,造成了大型儀器使用效率不高。

  “我跟國內一所著名大學有合作,這所大學的人跟我講,他們買一個6000萬元的設備,放了5年都沒動,沒拆過包。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杰庭直指國內部分大學嚴重浪費貴重科研設備。

  張杰庭所說的高校大型儀器閑置問題,在國內很多大學都長期存在。據了解,近年來,隨著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設施、儀器的數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長,但儀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卻不高。

  針對高校等科研單位存在的這一問題,《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近日獲得審議通過,此次改革旨在解決分散、重復、封閉、低效和專業化服務能力差的問題。

  高校大型儀器的使用、共享情況如何?高校大型儀器為何會被閑置浪費?如何解決高校大型儀器閑置浪費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部分高校的大型儀器成為“高科技廢鐵”

  華中農業大學國資設備管理處資產管理科副科長許晶,對某市7所知名高校用于教學、科研并且原值大于40萬元的大型儀器使用和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她發現,隨著“211工程”、“985工程”的實施以及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等項目推進,高校教學科研設備的投入越來越大,大型儀器的臺件數和原值迅速上升。許晶以華中地區某大學為例,該校大型儀器臺件數和原值連續5年增幅超過30%。然而,設備利用率并沒有隨著數量一同上漲。

  許晶的調查數據顯示,某市這7所知名高校大型儀器存量大,其臺件數量和原值均超過所在省總量的70%。“這7所知名高校大型儀器經費投入多,但分配不科學。”許晶調查發現,這7所知名高校儀器購置經費龐大,維修經費明顯不足。許晶提供的數據顯示,這7所知名高校某段時間內儀器購置經費為90022.82萬元,占全省高校儀器購置經費總量的53%;維修經費3556.62萬元,占全省高校維修費用50%。貌似趨于合理,但將購置經費與維修經費進行橫向比較,則明顯發現兩項經費支出比例不協調。按照國際慣例,儀器設備購置預算時,需同時追加儀器購置費用20%的資金,或通過基金項目等方式,保證每年獲得約占儀器原值6%的費用,用于儀器的維護和運行。這7所知名高校中,2012-2013學年度儀器維修經費與購置經費最高比例為11.56%,最低0%。其中,有兩所學校的比例高于10%,有3所學校的比例低于2%,而這7所知名高校所在省的比例為4.16%。

  “這說明部分高校儀器維修經費不足,部分高校儀器維修經費沒有設立專門的賬戶進行管理。”許晶發現,大型儀器存量基數大的學校較為重視大型儀器的維修管理。例如在2012-2013學年度,A大學大型儀器397臺件,是E大學174臺件的兩倍以上,A大學購置費15210.41萬元,與E大學的12196.68萬元相差不多;但當年A大學設備維護經費1720.78萬元,而數據顯示E大學沒有專門的儀器維護費用。

  許晶將大型儀器任務分為承擔項目數量和培訓人員數量兩部分。在承擔項目數方面,許晶調查后發現,綜合類大學的項目數總量最多,其次為理工類,部分文科院校大型儀器2012-2013學年度沒有承擔任何項目,其中G大學大型儀器在該年度的教學實驗項目數、科研項目數、社會服務項目數均為0。這7所高校都存在一定比例的無項目任務的大型儀器,共420臺件,占大型儀器總數的29.94%。在培訓人員數方面,許晶發現部分儀器沒有進行人員使用培訓。

  許晶根據大型儀器的分類,將占大型儀器總數量70%的成分分析儀器、光學儀器和實驗儀器裝置進行具體分析。分析測試儀器和光學儀器大多屬于通用設備,所以采用每年1400小時的額定機時標準。她發現,這7所知名高校大型儀器閑置現象嚴重,僅有一所學校年平均機時數達到1400小時。其中,實驗室裝置閑置率最高,占儀器總量的24.58%,三項平均閑置率超過20%。超過五成儀器已使用但沒有達到額定機時數,利用率在200%以上比例偏低,與國外大型儀器利用率相差較大。同一學校、同一類型的大型儀器利用率相差甚遠。如A大學成分分析儀器中27臺色譜儀,除5臺0機時,其他最高機時數8352小時,最低249小時;B大學25臺顯微鏡,除3臺0機時,其他最高機時數2563小時,最低60小時。

  許晶對這7所知名高校大型儀器使用效益進行了分析,其中G大學由于大型儀器處于閑置狀態,獲獎數、發明專利數、論文數均為0,沒有任何效益產生。

  西南地區某大學同樣有大量大型儀器處于閑置狀態,四川師范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綜合管理科科長彭剛曾連續5年調查西南地區某大學大型科研設備使用情況。他發現,5年中,這些大型科研設備在教學科研方面,每學年平均每臺最高使用了1420小時,而最低只使用了362小時;在所培訓的能夠獨立操作的學生及教師方面,每學年平均每臺最高培訓了81.83人、7.64人,而最低僅為30.09人、1.08人;在相應的設備上所進行的教學實驗項目數及科研項目數方面,平均每臺最高的每學年僅為2個、2.36個,而最低的每學年僅為0.91個、1.33個;在利用這些設備所發表的核心期刊以上的論文方面,利用每臺設備年均最高發表了5.09篇,而最低的只有0.73篇。5年利用這些大型科研設備所獲得獎項及發明專利共24項,年平均不到5項,相當于產生一項有影響的獎勵或專利需要28萬元的經費進行相應的設備投入。

  盲目購置等原因導致高校大型儀器被閑置

  高校大型科研設備為何被閑置浪費?許晶、彭剛分別以某市7所知名高校、西南地區某大學為樣本,進行了調查分析。

  在彭剛看來,前期采購論證不充分是導致儀器閑置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高校為爭取上級部門所劃撥的經費,沒有充分進行規劃論證,就盲目購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設備,但由于維修、開發、配件、耗材等后續配套經費不足,即使擁有了高精尖設備,也無法有效使用,部分設備甚至長期0機時。

  彭剛舉例分析說,西南地區某大學在2008年末才開始全面實施政府采購制度,而此前該校教學科研經費投入采用切塊分配的辦法。在年初下達經費時,按照學院規模和學生人數分配經費,學院再根據得到的經費多少及實驗教學的需求采購設備,并沒有對設備的可持續使用進行綜合考慮,造成部分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因為技術發展太快,達不到實驗課程教學需求而長期閑置。另外,該校部分學院在引進其他高校特殊人才時,都會承諾其到位后科研發展所需要的硬件配置,所以造成所購設備只能在短期的某些課題中使用,一旦人員流失或項目結題,很容易造成設備長期無人用的窘境。

  彭剛認為,全面實施政府采購并未徹底解決大型儀器閑置問題。因為在現行高校教學設備采購制度的博弈過程中,實驗教師處于弱勢地位。他舉例說,按照前期論證需求進行購置時,部分學院又調整相關技術參數,甚至會出現因某某領導打招呼而否定論證結果的情況,這樣采購回來的設備并不能完全滿足實驗教學所需,可能出現如新購設備與原有設備之間不配套、不兼容,教師不熟悉新到設備,同一門實驗課程中兩組學生使用的是不同設備等情況。

  “由于大型儀器耗資大,所屬單位對維修和維護成本顧慮頗多,不愿意進行共享使用,這也導致大型儀器被閑置。”許晶表示,大型儀器購置需要花費巨額資金,經費來源于學校項目或者教師的科研項目。學校根據學科發展框架進行購置的大型儀器一般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用于鼓勵和扶植特定的學科或研究方向,科研經費更加明確地規定了研究內容,所以高校教師在最先取得儀器使用權的條件下,往往不自覺地將儀器設備“私有化”,認為儀器所有權屬于本學科甚至本課題組。

  彭剛也發現,西南地區某大學部分學院對購買的設備“專管專用”,即使本學院的大型儀器設備也只有極少數的教師能夠使用,往往設備只是擺放在極個別科研能力很強或職務很高的個人房間內。

  “高校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管理體制滯后,是導致儀器閑置的另一原因。”彭剛解釋說,由于管理觀念淡薄、重錢輕物、重投入輕管理等思想比較盛行,西南地區某大學在進行新的投入時,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及獎懲制度來約束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使用,從未對己經采購回來的設備進行過相應的績效考核,這種“重購買、輕管理、無績效評估”的問題在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許晶表示,大型儀器使用者和管理者獲得培訓的機會不足也導致大型儀器利用率不高。她介紹說,由于管理知識培訓和操作技術培訓不夠,導致使用者和管理者對大型儀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欠缺。

  據許晶調查,某市7所知名高校只有1所高校實行四級管理,其余6所實行三級管理制度。三級管理分別是校級管理、設備歸口行政部門管理和學院級管理;四級管理分別是校級管理、設備歸口部門管理、學院級管理和使用人管理。三級管理中,設備使用管理處于薄弱環節,由于沒有將使用人和管理人責任確認和統一,存在大量“只用不管”和“有而不用”現象。學校在對大型儀器進行管理政策法規培訓的時候,只能達到學院一級的管理幅度,管理要求無法直達儀器的第一使用人。

  “對教師和本科生儀器操作培訓不足也導致大型儀器閑置。”許晶調查發現,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知名高校共有331臺大型儀器培訓人數為0,占全部大型儀器總數量的23.59%。這7所知名高校一方面對高校教師培訓不足,另一方面對本科學生的儀器操作培訓不足。受使用人員數量的限制,造成了大型儀器使用效率不高。

  “實驗室工作人員不足,待遇低等原因也導致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加重了大型儀器閑置的程度。”許晶對這7所知名高校實驗室工作人員情況進行分析時發現,各高校實驗室人員配備數量差異較大。如A大學大型儀器397臺件,實驗室工作人員2585人;B大學大型儀器444臺件,實驗室工作人員764人。此外,各校專職人數與兼職人數的比例相差懸殊。如G大學兼職人數為90.43%,B大學13.35%。部分學校主要依靠兼職人員進行實驗室儀器的使用和管理,專職人員里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員一般都擔負其他的教學或者科研任務,沒有足夠的精力進行大型儀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激勵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許晶具體分析說,某市7所知名高校對其大型儀器管理人員激勵措施乏力,大型儀器管理人員地位不高,許多高校大型儀器的管理人員地位低于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空間有限,以至于部分工作能力較強的管理人員無心好好工作,想方設法調到其他崗位。

  怎樣解決高校大型儀器閑置問題

  在許晶看來,美國高校在高效使用和科學管理大型儀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就是其中典范。

  許晶將原因總結為五點,一是美國政府部門制定了具有導向性的政策法規,減少資金濫用,促進開放共享,同時給予高校資金等物質支持;二是美國高校在大型儀器使用和管理中,得到了企業等社會組織的支持與合作,企業和高校保持信息的流暢與溝通,為大型儀器研發、功能開發和使用提供基礎;三是美國高校根據客觀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實現科學化管理;四是美國重視大型儀器使用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擁有數量、素質都合理的人才隊伍;五是美國高校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方便用戶查找、使用,為大型儀器共享提供了技術基礎。

  許晶建議說,我國高校要科學管理大型儀器,首先應樹立并實現全員管理理念,即管理人員負責對儀器的全生命周期過程進行計劃、管控和調節,科學地安排儀器使用;操作人員通過研習操作方法,開發拓展儀器功能,獲得理想的實驗結果;后勤人員需要按照儀器狀況和使用頻率,定期檢查儀器運行環境和主動排查儀器故障,分析總結原因,減少儀器故障等事件發生;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和后勤人員在工作中,有效溝通協調、互相配合。

  “而要實現全員管理,就要探索建立以人為管理對象的制度體系,以及以物為管理對象的制度體系。”許晶介紹說,以人為管理對象的制度體系包括各項獎懲制度和培訓制度等。在現有基礎上,高校應該結合大型儀器的使用情況建立適度的激勵制度,保證實驗室隊伍的穩定與高水平。以大型儀器為管理對象的制度包括購置論證、共享管理、日常管理和檢修制度等。在經費預算中將設備購置、使用和維護結合起來,建立長效機制,緩解日益增加的運行、維護和維修壓力。

  “同時要加強過程管理,減少資源浪費。”許晶建議高校購置大型儀器前要進行長期合理規劃。首先學校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專業建設的要求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對大型儀器的需求進行梳理,統一規劃大型儀器購置的內容。其次依據學校的規劃方案,設備主管部門結合績效評價結果,對全校存量大型儀器進行分類統計,將購置計劃中提出的同一類型儀器進行協調和歸并,既要保證教學和科研的順利進行,又要有效避免重復購置,保證資金有效利用。

  彭剛也建議高校在購買大型儀器時,要以實驗教學實際需求為依據,改變下屬學院“只管買,不管用”的現狀,逐步建立以學校投入為主、學院投入為輔的校院二級經費投入機制。嚴格執行實驗室項目建設制度,堅持立項論證、統籌規劃、專家評議、嚴格驗收和效益評價。表彰投資效益顯著的學院,并在新申報的建設項目中優先考慮;限期整改未達到預期目標的學院,并減少其下一年的經費額度。做好“從嚴立項、過程監控、追蹤問效、確保質量”的投資效益管理保障。

  為充分發揮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的作用,提高設備利用率和效益,彭剛建議高校要以網絡技術發展為契機,建設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共享平臺實行“有償服務,科學定價,統一收費,合理分配”的管理運行機制,鼓勵各單位在保證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對外服務,在實現學校內部各個學院間共享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同時,逐漸依托校園網絡實現同省份、同城市不同高校間的設備共享共用。

  彭剛具體建議說,共享平臺依托校園網,將所能夠共享的各種設備信息公布到網上,包括儀器設備的技術參數、使用信息、設備分布、主要功能等,從而利用現有網絡技術和實驗教學管理優勢,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實驗教學運行模式的“課時制”共享平臺,把全天開放時間以一堂教學課程的45分鐘為一個基本時間段,劃分成若干時間段進行全天候的開放共享,申請人員根據需要在可選擇的時間段內進行申請,先到先用。

  “共享平臺也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許晶認為,大型儀器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是在滿足學校教學科研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專家論證、集中采購、進入共享管理體系、公開儀器信息、接受使用預約、實行有償使用,最后進行科學評價。而這需要以下制度予以保障:首先完善共享平臺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大型儀器專人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管理,建立檔案管理;其次是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對使用和管理人員任務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進行全面化考核;再其次是建設共享與共用制度,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財務報告制度。

  “最后就是要強化隊伍建設,提升管理素質。”許晶建議將科研隊伍吸收到大型儀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隊伍中,從而改變大型儀器的條塊分割狀態。更重要的是,要在校內外招聘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聘期內給予他們較高待遇,讓他們安心地完成儀器管理和維護,認真做好開放服務工作。同時,高校要對大型儀器管理和技術人員加強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鏈接】

  高校科研設備“家底”知多少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提出,要從健全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能力的高度,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把公共財政投資形成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讓它們更好地為科技創新服務、為社會服務。推進這項改革要細化公開有關實施操作辦法,加強統籌協調,一些探索性較強的問題可先試點。

  此次《意見》中所指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大型科學裝置、科學儀器中心、科學儀器服務單元和單臺(套)價值50萬元以上的科學儀器設備等。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近9萬臺(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總量54918臺(套),原值總計780.2億元。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