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早上8點,蛇口檢驗檢疫局原油科經驗豐富的檢驗員尹華存和朱貴久帶著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人袁野,坐在轟鳴的直升機艙里執行雞年的最后一次海上原油檢驗任務。一個多小時后,他們到達了南海番禺油田“海洋石油111”號終端。
到達終端后,檢驗員們集中精力按操作規程對提油作業準備事項嚴格進行檢查。過程中發現漂浮在海面的軟管尾部倒數第五節外殼上似乎有些異常,原油外輸過程中輸油軟管一旦出現破損,就會發生卸油漏油、甚至燃爆重大事故。檢驗員立刻通知終端控制人員,要求采取措施確認情況。經查探,輸油軟管備壓一直保持3.5個大氣壓左右,并沒有異常下降,服務拖輪前一天的檢查同樣沒有發現異常。但為了輸油作業安全順利進行,檢驗員還是要求派遣拖輪再次對軟管進行檢查。經查驗,果然發現油管外殼上可能由于海流沖擊造成輕微破損……
大年三十上午10點,番禺油田第645次外輸作業終于開始。原油檢驗員們只能在取樣檢驗、計量計算、管路巡查、制證出證等工作事項的間隙抽空借用油田終端上的微波線路及無線電終端給家里撥打問候電話,聊解無法與家人團聚的遺憾。17個小時后,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一凌晨3點06分,6萬余噸原油外輸結束。凌晨6點,檢驗員完成全部提油檢驗工作,啟程返回。
在浩渺無垠的中國南海上,蛇口局的檢驗員們在取樣、檢驗、計量、出證的忙碌中迎接戊戌年的到來。
在貨輪上的“品質”年
2月14日下午4點,蛇口局植檢科工作人員易念做完糧食抽樣計劃。計劃上標注著大年三十赤灣港即將靠泊一條滿載美國大豆的大船。
提前做好抽樣計劃為第二天的登輪抽樣檢疫做準備,是蛇口局植檢科查驗糧食的傳統。大年三十待大船一到港,易念與同事吳可嘉即刻準備進行散裝糧食查驗。安全帽、塑膠鞋、手套,他們輕車熟路地穿戴好這些裝備,登上了輪船的舷梯。首層的查驗、抽樣有條不紊地進行,即使是寒風凌冽的天氣,他們的額頭也布滿了細細密密的汗珠。待樣品裝好,他們從船艙里出來,把膠鞋脫掉一倒,大豆嘩啦啦從鞋子里掉出來在甲板上堆成了一堆。對于該船的查驗,這樣的程序還有兩次。2月16-17日,檢驗檢疫人員順利完成該船6.4萬噸、貨值逾2.7億美元的大豆查驗和抽取樣。
腳踩黃大豆,頭頂安全帽,檢驗檢疫人員在保護自我安全、保障節日期間進口大宗糧食的平穩順利通關中,度過了新年。
在郵輪母港的“安全”年
“沒有動物檢驗檢疫證的那批豬肉不允許通過!”大年初二,頂著凌冽的寒風,蛇口局郵輪業務科副科長張赟菲在碼頭進行物資查驗。自從深圳開通了郵輪母港,越來越多人選擇在郵輪上度過春節,張赟菲說:“保障郵輪上旅客的食品安全,讓旅客們在海上過個好年,是我們的責任,可不能有一絲松懈。”當天,檢驗檢疫人員共對“大西洋號”郵輪9大類、重2.45噸的供船食品進行衛生監督。在碼頭邊吹了3個小時的海風,大家的鼻子凍得通紅。
蛇口局旅檢通道的林彩平大姐大年三十當天早早就來到崗位上,“今天肯定是高峰,檢疫壓力肯定加大,我得提前過來確認一下物資儲備充分不充分。”已在口岸一線度過十幾個春節的她告訴筆者。“嗶嗶嗶……”離正式上班時間還有10分鐘,入境旅檢通道上的紅外體溫監測系統發出報警聲,在現場值班的林彩平立即對引起報警的兩名旅客進行體溫復測,發現腋溫都偏高。經過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兩名旅客均伴有頭痛等不適癥狀,且都從新加坡旅游返回。隨即檢驗檢疫人員采集入境者的鼻咽拭子樣本以及血樣送往保健中心檢測。按要求處置完發熱旅客后,林彩平再次提醒旅客:“出境旅行請注意健康,如果有不適癥狀請主動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也可以隨時向我們咨詢。”據統計,春節假期期間,蛇口郵輪中心出入境人員共9.2萬人次,完成71.6噸的供船食品衛生檢疫、排查,共發現有癥狀旅客67例。
未雨綢繆、兢兢業業,節日期間尤甚,這一直是檢驗檢疫人對工作的態度。在凌冽的海風中,檢驗檢疫人迎來了保障安全的新一年。
紅彤彤的燈籠高高掛起,喜慶的春聯剛剛貼好,挺拔的檢驗檢疫制服也透露著喜氣。蛇口口岸的檢驗檢疫人堅守在國門第一線,用忠誠和智慧為春節增添了一份別樣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