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漢市質監局發布《2016年上半年產品質量失信“黑榜”名單》通告,將16家產品質量失信“黑榜”企業公之于眾,同時宣布擬注(撤)銷46家獲證企業生產許可證。此舉在武漢市乃至湖北省企業界引起極大反響。
今年初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提出,要圍繞消費品質量提升狠下功夫,要突出空氣凈化器、電飯煲、床上用品等老百姓普遍關注的10種消費品,各地也要結合實際選取一批重點消費品,運用各種質檢手段,打好“組合拳”。武漢市此舉,是對這一部署的有力回應。
據了解,這16家企業涵蓋日用品、文化用品、建材和服裝等,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武漢市久品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全棉童枕、武漢寶嘉莉家紡有限公司生產的活性磨絨三件套,以及武漢真鑫床上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全棉斜紋印花三件套均被檢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嚴重超標,并多次在省級、市級監督抽查中不合格。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價格低廉、色牢度高,被很多中小紡織服裝生產企業應用于紡織品、服裝、皮革制品、家居布料中。因可分解芳香胺的毒性和致癌性遠強于甲醛,且無色無味不溶于水,芳香胺從紡織品外觀無法分辨,只有通過技術檢驗才能發現,而且無法消除,通過皮膚接觸就可吸收致癌,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染料。
去年,武漢市質監局出臺《產品質量誠信“紅黑榜”發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加大對質量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倒逼企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辦法》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故意質量違法行為且貨值較大的,或同一質量問題多次發生的;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直接接觸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產品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沒有立即停止生產、及時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產品,影響較大的;連續兩年監督抽查不合格或市級以上抽查不合格且不認真履行整改,再次不合格的;省級以上抽查不合格后,市局再抽查仍不合格的;經監督管理部門查證在正常監督抽查過程中,無正當理由存在拒檢行為的;生產關鍵環節不能持續地具備穩定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必備條件,且不及時整改的;用欺騙手段騙取產品生產許可以及未經許可擅自生產或超許可范圍生產等違法行為的;向監管部門提供虛假材料的;其他質量違法行為”等情況,可列入產品質量誠信“黑榜”名單。“被載入失信‘黑名單’的企業及相關人員,將通過部門聯動響應機制,依法對其采取相應措施實施懲戒,比如在經營、投融資、進出口、工程招投標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約束機制。”武漢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說。
據悉,就生產領域產品質量監管不到位問題,武漢市質監局在今年初曾向社會作出整改承諾。為兌現承諾,該局著重強化了獲證企業證后監管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據統計,上半年,武漢市質監系統巡查生產許可證及強制性產品認證獲證企業1127家,巡查率達98.2%。共發現240家獲證企業存在影響質量的問題及隱患632個,下達整改通知書240份。截至6月底,整改完成率達60.83%。對巡查中發現的不滿足許可條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46家獲證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擬依法進行注(撤)銷。同時,武漢市質監局創新“五位一體”監督抽查方式(常規監督抽查、專項監督抽查、風險監測、社會互動抽查、跟蹤抽查),組織對日用消費品、建筑材料、紡織服裝、能源制品、小家電、電工電器、農資產品、計量儀表、石化制品9大類148種產品進行了抽查,共抽查3053批次產品,比去年同期增加537批次。
此外,武漢市質監局積極探索“互聯網+質量監管”,啟用了“產品質量監督風險預警平臺”,上半年共監測質量信息87.4萬余條,提取安全風險信息1.4萬余條;廣泛收集輿情、媒體報道、全國質量報告、微博微信等信息,定期發布《質量安全分析預警》信息指導監管,實現了產品質量由事后監管向事前的研判、預警、處置、介入管理,做到關口前移,監管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