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空氣監測網數據弄虛作假,環保部將加強環保監控督查

2016-04-15 作者: 瀏覽數:960

排水口“吐”著臟水,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監測軟件“動手腳”、空氣樣本作弊、人為設定污染上限??環境數據造假令百姓深惡痛絕。

  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1年里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環境治理須有鐵腕,唯有嚴守監測工作底線,才能確保數據真實準確。隨著新環保法等一系列嚴法新規的實施,碧水藍天的宜居環境將不僅僅是一張藍圖。

  空氣監測網建成,一些地方、企業偏偏動歪腦筋

  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監測點位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時發布PM2.5數據?年,一張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監測網建成。與此同時,減煤、壓產能、控排放,各地紛紛出手防治污染源。

  治污力度在加大,一些地方和企業卻偏偏動起歪腦筋,有的百姓反映感受與數據“有距離”。

  準確的監測數據是正確實施環境治理決策的基礎,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是環保部門嚴厲打擊的重點對象。去年,全國共發現2658家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存在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破壞自動監控設施采樣管線、擅自更改自動監測設施。例如,廣東東莞市長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存在出水流量計和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弄虛作假、私設暗管投放自來水稀釋水樣干擾人工采樣監測等多種違法行為。按該廠提供的2012年至2015年7月污水處理量推算,該廠非法騙取污水處理費用達近2000萬元。

  ——在“特定”樣本中檢測,偷梁換柱。環保執法人員在北京市通州區漷縣污水處理廠現場暗查時發現,該企業在線監測設備未從出水口取樣,而取自于外置的兩個盛水塑料桶,在線監測數據造假,超標排放污染物。

  ——“污染大戶”人一來就停擺,人一走就運轉。“我們在河北暗訪一家企業時,發現兩個煙囪都向外排煙,但第二天明查時,企業則稱部分設施故障,當日停產。”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是監測工作的底線,絕對不能碰,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監測數據質量,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說。

  排查“探頭”盲點、加固監測“堡壘”軟肋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一些地方政府重發展輕環保,干預環保監測監察執法。“對省以下環保機構進行執法垂直管理改革,能夠增強環境監管的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環保工作人員表示,排查監測“探頭”盲點、加固環保工作軟肋,以及打破固化利益鏈條是下一步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

  “耗子躲貓游戲”頻頻,連續監測難度大。安徽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污染源與生態監察室主任田春介紹,由于環保數據造假存在隱蔽性、瞬時性和流失性的特點,長期連續監控又受制于各種因素,因此在調查取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難。

  此外,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屬于精密儀器,由專業人員進行軟件操控。一些企業通過更換設備主控模塊,企業按自己的需要設計出主控模塊,交給配合的設備生產商“私人定制”,對現場執法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事實上,明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使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貼近。揚“齒”立威、鐵腕治污,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觀,但少數地方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存在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令監測數據公信力打了折扣。

  專家表示,虛假的檢測數據不但直接誤導環境管理決策,還導致監測技術人員質量意識信念喪失,影響環境監測的根本。環保工作的難點在縣一級,縣級環保力量較弱,要通過改革改變縣級環保部門履職問題,著力強化監督職能。

  “擰水分”、全覆蓋、建“黑名單”一個不能少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門正加強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控制建設、運行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的完善落實和監督檢查。

  環境治理重“查”更要重“治”。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等專家建議,環保部門對監測數據造假必須持“零容忍”態度,除了強化執法力度,落實監管職責,還應探索運營方式、市場退出機制等創新手段使造假無處遁形。

  2016年,環保部將全面落實隨機抽查和抽查督查制度,省級環保部門對國家和省級重點監控企業的現場抽查督查要實現“全覆蓋”。

  據悉,“十三五”期間,環保部將適度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實權,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測系統,為保障監測數據質量、實現監測與監管執法聯動提供重要支撐。同時,推動地方黨委政府落實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環境治理質量的主體責任。

  記者采訪了解到,山東啟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采取環境質量考核“上收一級”,污染源管理“下放一級”,在監測機制上,實行“轉讓-經營(TO)”管理模式,即第三方監測,“擰干”水分,取得一定效果。

  “環保監測數據的實時公開是一切監督、監管、處罰的根本,公開才有監督、公開才能讓造假行為更容易被識別。”馬軍建議,當前,應盡快督促尚未進行實時公開的地方開展此項工作,結合各種社會組織的監測數據,讓公眾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權,讓公眾監督成為“雪亮的眼睛”,讓環境執法利器“不卷刃”。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