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解讀精準醫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醫療大數據的布局
2016-03-30
作者:
瀏覽數:1044
事件:3月7日,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將“精準醫學研究”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并發布了項目申報指南,實施周期為2016-2020年。被業界解讀為標志著行業期待已久的精準醫療國家戰略部署終于揭曉。
對此我們邀請了參與2016年項目指南編制的專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主任,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學教授,針對指南的意義、特點、產業影響等進行解讀。主要結論如下: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專項的意義重大。1)順應醫藥研發的國際發展趨勢的國家戰略部署;2)希望通過新的國家項目推動生物醫學大數據的共享;3)設計原則是要發揮我國自身優勢。
此次專項的性質和特點有別于以往專項。公益性(平臺建成后數據共享)、系統性(閉環設計,涵蓋范圍、技術體系設計的完備性均超過了美國計劃)、強制性(設置了一些約束條件以規避以往國家專項在共享機制上的缺陷)、中國特色(建立中國人群典型疾病精準醫學臨床方案)。
精準醫學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是精準醫療能否實現的重要關鍵。平臺功能上,類似于美國的NCBI數據庫,但內容和功能上有拓展;數據收集對象上,以科研院所和醫院為主;數據質量上,指南有明確的考核指標;約束力上,將對申報單位提出數據匯交的強制性要求。將通過這些措施推進和保證平臺順利建設。
此次專項對精準醫療產業的影響總體積極,歸根結底是國家層面在醫療大數據方面的一個前瞻性的布局。1)短期來看,專項對企業大數據將形成一定沖擊,但長期來看,其通過推動數據鏈的整合服務于科研和產業創新鏈,將加速檢測技術在臨床的轉化應用,企業可在自身技術和分析體系基礎上,借助公共數據平臺的支持,進行整合與價值挖掘;2)對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將是積極的帶動作用。a、將帶動檢測行業上游分子檢測診斷設備、試劑的研發與產業轉化;b、利好中游提供基因檢測服務、數據解讀的公司。此項目將會產生大量測序和解讀的需求,科研院所和醫院很有可能通過與高質量的第三方公司合作提高進度和效率;c、將催化生物樣本庫、大型人群隊列、生物醫學大數據的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