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裝由于具有防寒的功能性,所以人們對羽絨服裝有比美觀更高的要求。由于羽絨填充物的特性,羽絨服裝在生產過程中的制作方式、制作工藝都相對復雜,導致羽絨服裝極易出現問題,給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帶來了不少困擾。筆者在此就羽絨服裝檢測和消費者投訴中經常遇到的洗后泛黃、羽絨服裝易鉆絨、充絨量檢測不合格這3個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從生產和檢測的角度闡述出現問題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1水洗泛黃
我們購買的淺色羽絨服裝在水洗后經常會出現泛黃的現象,尤其是白色面料的羽絨服,泛黃嚴重影響穿著的美觀。
1.1試驗分析
分析白色羽絨服泛黃現象的原因可能出現在兩方面:一是服裝面料,尤其是加熒光增白劑的面料;二是羽絨填充物。為此,本文以兩批洗后泛黃的羽絨服裝進行模擬洗衣試驗。結果發現,單獨清洗面料,面料沒有發黃;清洗成衣,出現泛黃的狀況。綜上可知,羽絨填充物對成衣洗后泛黃的影響較大。依據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準,我們對填充物的清潔度、耗氧量和殘脂率這3個方面進行考察,兩塊樣品的結果如表1。
根據檢測結果來看,兩個樣品的耗氧量和殘脂率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而清潔度結果都不好,并且就具體的檢驗過程來看,A、B兩個樣品的清潔度數值都不穩定,因此,本試驗研究的結果顯示清潔度是導致服裝泛黃的主要原因。
1.2影響清潔度的因素
清潔度反映的是羽絨填充物的清潔程度。清潔度高,說明羽絨清洗充分,不含較多的油脂和殘渣等,同時也能去除較多的氣味。羽絨的處理工藝流程為,未水洗羽毛羽絨加工工藝:原料毛→粗分→除灰→精分→打包→成品(規格毛)。水洗羽絨羽毛加工工藝:規格毛→清洗、脫水→烘干→冷卻→打包→成品(填充料)。
以上各道工序中,對清潔度影響最大的為清洗、脫水環節。清洗、脫水是除灰、脫脂、除臭的重要操作。此環節的控制要求非常嚴格,洗毛用水須清潔,宜中性、軟水;需用專用洗滌劑,用量按羽毛羽絨含脂量調整。脫水也非常關鍵,一些老式設備在最后一次漂洗后用另一臺離心機脫水,新式先進的設備將清洗、脫水整合在洗脫機進行,每洗一次均離心脫水一次,可減少漂清次數,節省耗水量。但不論使用哪種設備,都需要保證足夠的清洗和漂清次數才能達到滿意的清潔度。
1.3生產制作建議
當前的羽絨行業標準是對羽絨制品生產的最低要求,對于容易沾污的白色羽絨服這類產品,應根據實際需要提高原料的要求。對于清洗不勻的樣品,可能存在檢測數值合格,但實際使用時會產生泛黃或印痕的現象,不均勻的樣品可能有的部位不合格,但被平均后完全有可能合格。對于此淺色面料的羽絨服裝,建議送檢時對清潔度的檢測提出加做試樣的要求,正常的清潔度檢測每個樣品需要做兩個試樣,可以要求做4個試樣,而且要分別出具數值,這4個試樣的數值極差(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如果超過100 mm,則證明樣品洗滌不均勻,需要謹慎使用,先做樣衣試驗,沒問題后再做批量生產。同時淺色面料的羽絨服泛黃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尤其是如果羽絨服裝使用了加熒光增白劑的面料將會更加復雜,清潔度不好只是導致其泛黃的可能原因之一。還有清潔度檢測數據好,但也可能泛黃的情況:常見的原因便是羽絨清洗加工時用的洗滌劑種類所致,多數熒光增白劑在含氯或酸堿性強的條件下會發生泛黃現象,如果加工時用的洗滌劑為含氯或酸堿性強,則很可能造成白色羽絨服泛黃;此外,如果洗滌劑用量過大而漂洗不充分造成洗滌劑殘留過多時也可能造成泛黃現象。因此,對于容易沾染或變色的白色羽絨服來說,無論羽絨樣品的檢測是否符合標準,都要先做樣衣進行洗滌試驗,沒問題后再批量生產。
2羽絨服裝易鉆絨
羽絨服裝在加工制作中一般采取涂層面料或經緯紗高密織物。涂層整理一般是織物經軋壓處理,使經緯紗之間的空隙縮小,再涂以高分子漿料,使之與織物形成交鏈的透明皮膜覆蓋層,以封閉織物經緯間隙。有的在涂層漿料內加入氟磷樹脂或有機硅類防水劑,使織物具有防露絨、防滲水的性能。
檢測中發現的問題是,這樣的面料在制作成衣前做防鉆絨性能檢測為合格,但制成成衣后卻遭到客戶投訴。
2.1試驗分析
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顧客的不正當穿著與洗滌,二是生產工藝對羽絨服裝防鉆絨性能的影響。在長期的羽絨服裝檢驗和處理顧客投訴問題的過程中作者發現,羽絨服裝鉆絨現象很多發生在縫合處的針孔處。
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準在做防鉆絨試驗時,要對所縫制的絨包的縫線進行涂膠處理,以防止絨從縫線處鉆出,只考察面料的防鉆絨。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縫線處鉆絨的現象不能避免。針對這一問題,本文設計了對比試驗,分別做了4個標準絨包和4個縫線處未做涂膠處理的絨包,進行鉆絨試驗。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縫線處鉆出的羽絨數量大大超過了從面料中鉆出的數量,所以即使羽絨服裝鉆絨檢測合格,但縫制質量不過關依然會有鉆絨問題。
2.2生產制作建議
在羽絨服裝的生產中,要求服裝質檢人員認真檢查每個羽絨制品的單片縫線處有沒有縫制好,有沒有因面料縫制上而出現鉆絨的現象,也要根據服裝生產中的實際需要,調整縫紉針的粗細,減少針孔除的鉆絨,同時改進工藝,改善縫線針孔處鉆絨的情況,比如對羽絨服裝填充片進行包邊處理,這不僅減少了縫線處的鉆絨,而且對面料的鉆絨也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但是包邊處理有個缺點,會增加服裝制作成本和服裝制作難度,并且加大了羽絨服裝的厚度及重量。改善羽絨鉆絨的另一個途徑是對羽絨服裝填充片進行鎖邊處理,這種處理雖然不能減少縫線處的鉆絨,但是會對面料的鉆絨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3充絨量不合格
在羽絨服的生產過程中,一般是先做好類似開口布包的片,往里面填充一定克數的羽絨,再進行封口處理。羽絨輕薄易飄散,在這一過程,如有操作不當,羽絨會從布袋中飄散出來,對羽絨質量有一定的損失。每片損失一些,就易造成充絨量檢測不合格。由于羽絨易吸濕發散的特性,羽絨在潮濕的環境中易吸收水分,所以羽絨羽毛水分率檢測項目的合格值為13%。因為充絨量檢測需把羽絨羽毛在標準大氣下進行24小時的調濕調溫處理,如果使用水洗7天之內的羽絨,或者把羽絨儲藏在潮濕的環境中,羽絨中水分含量高。使用這樣的羽絨填充檢測,往往充絨量是不合格的。
3.1生產制作建議
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只規定了充絨量偏差的下限,對充絨量的上限是沒有要求的,所以生產廠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多充一點絨,防止生產中的正常消耗而造成檢測不合格,同時做羽絨服裝前,對羽絨填充物進行水分率的檢測。除了防止充絨量檢測不合格以外,也防止原料提供商提供水分率超標的產品,使所購原料重量虛高,造成經濟損失。購得的羽絨羽毛,一定要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對于檢驗機構而言,充絨量試驗的前處理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等原因減少這一環節,否則會造成檢測數據的不準確。
為了生產出消費者滿意、質量合格的羽絨服裝,廠商不僅需要關注一般服裝制作中要注意的問題,還要注意面料、填充物的采購到生產原料的存放,成衣的制作及包裝存放等方面。我們要高標準嚴要求,以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為生產的最低要求,長期積累數據,改進生產加工方法。制作出美觀大方、質量好深受消費喜愛的產品。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創新。在生產過程嚴把質量關,在設計上推陳出新,才能提高我國生產的羽絨服裝的國際地位,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