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下文中筆者將就如何提高環境的檢測和治理技術,更好的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談談自己的看法,以其能夠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諸多不足,還望批評指正。
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推行以后,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各種工業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這些工業企業在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大量廢水、廢氣、廢物等被大量的排入空氣、河流、土壤中,嚴重污染了城市的自然環境,也給環境治理工作帶來了困難。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整體環境水平迅速下降,由于污染導致的經濟損失也逐年攀升,所以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有待加強和提高。作為能夠給城市提供準確環境信息的環境檢測和治理技術,也逐漸成為了有關部門關注的重點,下文中筆者將主要就這方面談談如何加強和提高預防和治理污染的技術,從 現階段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存在的問題、環境監測與質量技術實現長足發展的對策兩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淺析。
1 現階段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存在的問題
1.1 監測結果難以對環境質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對環境污染做出正確的反應和處理措施,首先要詳細的了解和掌握環境的實際情況,而這一切都要靠環境監測技術來實現,就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來看,并不能達到理想的環境狀況反饋的效果,主要表現為對于待測對象的污染指標的監測不夠準確。同時,由于環境監測和治理技術受人力、財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導致監測過程中的我頻次較低,所以無法得到較為詳實的待測區的具體環境情況,更加無法監測出企業的排污狀況。兩外,我國的環境監測和治理工作的重點主要側重于各種單項污染指標的檢測,對于全方位的環境狀況描述還有待提高。
1.2 環境監測和治理技術手段落后
就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和治理的技術水平來說,還比較落后,主要表現為我國對于不同的污染物的檢測要通過不同的采樣分析才能完成,而且整個環境監測和治理活動缺乏系統性和制度性,一些器具和檢測系統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因而也就無法同國際上的一些先進國家相提并論,無論是檢測結果還是檢測過程都相對落后。
1.3 環境監測和治理技術缺乏應急措施
所謂應急措施,就是指在環境監測和治理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對于突發污染狀況的處理措施。就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與治理工作來看,在這方面的建設還不夠完善,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制度上都沒有形成一個相對成形的應急預案。這也就導致了我國現行的環境監測和治理工作在采樣分析的過程中,無法對現場動態做出及時的準確的反應,給突發污染的治理帶來了不便。同時,由于我國地理位置跨度較大,自然環境多變,應急措施的不完善也會給環境監測的采樣工作增加難度。
2 環境監測與質量技術實現長足發展的對策
上文中筆者對我國現行的環境監測與治理工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該技術存在的不足,下文中筆者將在此基礎上談談如何加強我國的環境監測與治理能力,提高技術水平,實現環境監測好治理的更好更快發展,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實施科學的環境監測
所謂實施科學的環境監測,就是要在環境狀況監測的過程中制定合理的計劃,采用科學的手段,以使得所測結果更加的趨近于待測區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個有效的參考依據。首先,要認真分析待測區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確定環境監測工作的重點,選擇該區內的出現頻度高、危害大的污染進行重點監測,以準確描述待測區的污染特點;其次,要制定一個周期性、綜合性強監測模式,以便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能全面掌握測區的受污染狀況,對污染動態進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測區的實際情況的治理方案;再次,從人體危害的角度,對污染物質和污染源進行分析,正確描述該污染對于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并對有毒物質進行重點監測和治理;最后,對所得的各項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據監測數據背景進行相關性研究,做出有預見性、綜合性的分析評價,并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據。
比如水環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要吸取西方國家的教訓,決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但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現實情況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要知道實現真正的統籌規劃,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付出長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保護管理模式,實行水量水質統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實行動態監測、區域聯防。要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目標,加強流域和區域的水資源統一管理。當前,尤其要注意強化地表水與地下水統一管理,供水與需水統一管理,水量與水質統一管理。搞好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保護,努力提高水資源的科學有效利用和保護水平。為了防治過度開采地下水資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級水利部門要認真加強對地下水的監測和采補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規劃,充分利用洪水及間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種補給入滲技術回灌地下水,爭取地下水早日恢復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發展。流域水環境監測網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的尖兵與耳目,應該優先建設,先行發展。對跨界河流與重大污染事故實行動態監測,定期向社會公布水環境信息。應加強省際邊界水體的監測,積極開展跨省的污染聯防。
2.2 明確環境監測與治理的標準化
要想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在環保工作規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應充分的認識到環境監測的重要性,環境監測是環保部門進行管理的依據,是做好環保工作的基礎。隨著環境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在關注化學污染的同時,也開始注意到輻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這種危害的監測需要環境監測工作來實現,從而為環保工作規范化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依據。通過對現代環境監測、環境治理、采樣制樣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取其精華,對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積極進行改進。國家投入相應資金,完善環境監測與治理設備,縮小同發達國家間在環境監測、治理領域的差距,引用發達國家相應標準,作為標準的技術參照。
2.3 加強突發環境事故的監測與治理
首先,明確突發環境事故的監測與治理重點,快速確定突發環境事故的動態變化及具體處理措施。待處理結束之后,查明原因,總結相應事故處置經驗并分類建檔,構建環境事故應急體系并經常開展應急演練。其次,采用多種預警和應急手段,使用應急檢測車等儀器,采用標準的采樣與分析方法,配備經培訓合格的技術人員,從而提升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環境事故處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預見性。最后,加強對自動化、便攜式檢測儀器設備的研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科技指導行動,才是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實現長足發展的必然出路。
3 總論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環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但是基于其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我們要實施積極的應對措施,使其環境保護的作用得到應有的發揮,最終實現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