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在全球廣泛存在,傳統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多是由于環境污染或在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環節因處理不當使食品對人類造成傷害,不是人為故意污染。而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則是人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壞而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我國連續發生了影響很大的非傳統食品安全事件:2004年阜陽奶粉事件、2005年蘇丹紅事件、2008年“毒餃子”和三鹿嬰幼兒奶粉等事件,如何管理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目前我國面臨的緊迫任務。
歐美國家的管理措施
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在歐美國家由來以久,1996年美國德克薩斯州某醫療機構12名實驗室人員因食用人為故意污染致病志賀菌的面食導致感染患病。2009年,美國堪薩斯州40多人因飯店員工故意在沙拉中投放農藥造成食物中毒。2003年5月,法國通報在辣椒粉和辣椒制品中檢出蘇丹紅I號、II號、III號和IV號,2011年11月至12月,由歐盟警察主導的打擊食品領域犯罪活動中共繳獲13000瓶劣質橄欖油、30噸假番茄醬、77噸假奶酪、12000瓶劣質酒、5噸劣質水產品和近30萬塊假糖果。2013年1月,愛爾蘭食品檢驗員通報在牛肉漢堡中檢出馬肉,2月8日,英國向歐盟委員會通報稱在英國一家公司銷售的牛肉寬面條中檢出馬肉,占其肉類成分的80%甚至100%。
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兩大類型,一是在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內部或外部人員為某種目的故意或惡意污染食品;二是企業主為追求經濟利益故意摻雜使假,即行業潛規則。從發生的非傳統食品安全歷史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第一種類型,而歐盟發生的問題主要是行業潛規則。
(一)美國主要管理措施
成立專門機構探索預防措施。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內部成立了食品防護監督組,開始探索制定適用于所有食品生產企業的通用(一般性)防護措施幫助企業防范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故意污染。一是有形的安全保衛措施。如用于安全目的的圍墻,加鎖的企業入口,防止非法侵入的報警系統等;二是針對人員采取的安全保衛措施。如企業在聘用人員之前對背景和來歷的檢查、配發給員工的工作牌及對來訪人員的控制;三是對危險物品的防護,如清潔用化學物質、實驗室用化學物質和殺蟲劑等;四是管理工作。如原輔料儲存程序、主要的防護程序包括PIN碼或密碼、防止個人物品進入所有食品生產區域的程序、要求員工雇用期滿后上交工作牌和工作服的程序、供應商的驗證或認證程序;五是應急管理計劃。如維護更新的應急聯系信息,對已知威脅采取的應對程序及建立指定的食品防護領導小組。
多部門聯合評估,識別行業薄弱環節。200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農業部和食品藥品管理局4個政府部門聯合自愿參與的企業和州開展戰略合作,在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和零售等環節評估選定行業存在的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制定減少風險發生的預防措施。通過聯合評估,發現了不同類型企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同時,企業通過與政府部門的交流,學習了針對恐怖威脅的評估方法,強化了企業食品防護意識和能力。
立法強制實施食品防護計劃。2011年美國制定實施了《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為貫徹實施該法案,2016年5月31日FDA將生效《減少食品故意摻假針對性措施》,強制要求在制定適用于所有食品企業的通用(一般性)防護措施基礎上,對薄弱的生產環節制定實施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并按照規定的頻率實施監控、記錄、驗證和評審(再評估)。
(二)歐盟主要管理措施
立法和法規修訂。針對蘇丹紅事件歐盟制定了《關于辣椒和辣椒制品的緊急措施》《關于辣椒粉和辣椒制品的緊急措施》《關于辣椒粉、辣椒制品、姜黃和棕櫚油的緊急措施》。同時建議修訂《實施官方監管確保食品飼料法和動物衛生動物福利規則有效實施》,修訂內容包括:一是對于故意違反食品法規的行為采取經濟處罰措施,處罰力度應起到充分地警誡作用,應高于生產摻雜食品的預期收益;二是各成員國應在管理計劃中制定針對食品摻雜的工作,包括在不通知的前提下實施官方檢驗和檢測;三是委員會可以針對具體個案尤其是食品摻雜問題,協調各方配合做好(強制性要求)檢測任務。
建立各部門合作機制。馬肉風波后,歐盟食品主管部門內部成立了專門處理摻假食品的工作組,并建立了“歐盟打擊食品摻假工作聯絡網”,成員國包括歐盟委員會消保總司,28個成員國及冰島、挪威、瑞士。工作聯絡網的成立更加有效地處理跨國食品摻假問題并加強信息交流和合作。
加大宣傳及培訓力度。2014年歐盟對食品檢驗員、警察、海關人員和司法部門人員培訓食品摻假的調查和管理技能促進在成員國層面上實施多部門合作。此外,歐盟還向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印發了宣傳冊,提醒企業的同時也使消費者了解了食品生產企業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義務。
問題解決策略
縱觀近幾年我國發生的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即包括來自內部和外部人員的惡意污染,也包括為追求經濟利益而出現的行業潛規則。與歐美相比,我國企業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蓄意添加的情況更為突出。結合我國特點借鑒美國和歐盟的做法對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實施有效管理。
深入研究防范措施,完善管理規范。針對來自食品供應鏈各環節內部和外部的潛在威脅,相關部門須深入研究防范體系,評估識別薄弱環節和風險點,實施分級管理,對高風險食品強制要求企業制定實施食品防護體系;針對行業潛規則,食品主管部門須聯合行業協會,研究機構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潛規則,完善相關部門職責,打擊行業潛規則。
形成管理合力,實現社會共治。建立政府牽頭,食藥、農業、公安、質監、檢驗檢疫、工商等多部門參與的風險評估專家組,廣泛收集食品安全信息,建立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對不同行業實施專門風險評估,發現潛在問題,編制問題清單,確定檢查重點、檢查方法、實驗室檢測方法和判斷依據,共商管理之策,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
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非傳統食品違法行為。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執法培訓,提高識別和打擊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的執法力度。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懲處違法案件,達到懲處一個,震懾一方的作用。使違法行為不敢為、不能為、不愿為。
加強社會監督,增強消費信心。采用多種宣傳形式,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作用,加大對識別和打擊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的宣傳力度,讓食品安全宣傳進課堂、進社區、進企業、進商店,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鼓勵舉報、打假,形成良好的社會監督機制,提高百姓的安全食品的消費信心。(楊 林 閆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