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原有5家與食品相關的檢測機構,存在食品檢測資源分散、設備老化落后、人員不足、檢測結果不互認、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成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瓶頸。為加強食品安全檢測,2012年4月,溫嶺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整合資源,建設統一的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溫嶺市市場監管局作為承建單位,科學規劃資源整合、穩步推進實驗室建設、廣泛招錄專業人才、著力構建管理體系。2014年5月9日,該中心正式投用,具備217個理化檢驗檢測和微生物檢驗檢測項目的法定檢測資格,運行一年來,共開展檢測1929批次,涉及檢驗項目12000余項次,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其主要做法為:
一、應時而謀,建設檢驗檢測中心。一是建設高標準的實驗室。隨著三門、臨海等地相繼建成檢測中心,溫嶺市局緊隨其后,爭取市政府投資1500萬元,建設建筑面積約3800平方米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該中心設有食品分析室、有機處理室、水質分析室、重金屬處理室等理化檢驗實驗室20間,普通凈化室、P2實驗室、P2負壓實驗室和細菌鑒定實驗室等微生物檢驗實驗室10間;配備有液質聯用、氣質聯用、原子吸收光譜、原子熒光等儀器設備184臺,其中4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16臺,設備配置處于縣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前列。二是組建高水平的人才隊伍。高度重視中心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截至目前,共有專業技術人員15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研究生8人,基本形成比例適當、結構合理、有效保障的技術人員梯隊。三是運行高效率的檢測體系。深入分析本地食品產業特點和實驗室配置實際,全面梳理各類標準,第一批認證通過檢測項目217項,包括水分、二氧化硫、有機磷農藥殘留、食用色素等理化檢驗檢測項目194 項,大腸桿菌、菌落總數、常見致病菌等微生物檢驗檢測項目23項,基本涵蓋常見食品安全檢測項目。中心計劃2015年認證擴展食品安全檢測項目150項,產品類認證100類,進一步加強對禽、獸、水產品的檢測工作。
二、順時而動,整合檢驗檢測資源。一是統一抽檢計劃。市食安辦按照分段監管要求,確定不同監管部門監測重點,并制定統一的檢測計劃,中心按照計劃要求遵照既定檢測標準開展檢測工作,有效減少不同部門對同一品種的重復檢測。2014年,共開展定量檢測1652多批次,實現全市每千人年檢測量達1.38批次,計劃在三年內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年每千人5批次的標準。二是統一檢驗經費。為避免財政經費重復投入,實行檢測經費納入檢測中心“一個口子”, 2012年至2015年,相繼投入2200萬元作為建資金設、日常運行與管理經費和檢驗檢測專項經費,為中心建設提供財力保障。與此同時,積極向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爭取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項目專項補助經費,獲得資金200萬元,為中心添置大型設備、提升檢測能力提供了資金支持。三是統一信息發布。為解決以往各檢測部門間檢測信息“多頭”、“無序”發布,各部門間、部門與消費者間橫向信息溝通不暢的問題,中心實行檢測結果統一發布制度,每月定期在食品安全信息網等途徑公布檢測結果。運行以來已累計發布檢測通告45份。
三、乘勢而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是提高監管公信力。中心每年接受市場監管、衛生、農業、海洋與漁業等職能部門的委托檢測,并在全市16個鎮(街道)開展食品安全評價性檢測,全面分析全市食品安全水平。運行以來,已累計承接各單位檢測樣品1929份,其中評價性抽檢997份、監督性抽檢932份,合格率分別為85.96%、88.01%。依據檢測不合格樣本,各相關單位立案查處違法案件3起。二是提高企業規范性。加大力度對全市食品的各個環節進行抽檢,并定期將檢測信息全部對外公開,保證檢測工作及信息發布的常規性、及時性和公開性,使得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食品相關單位始終繃緊食品安全之弦,自覺增強責任意識,從而促進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中心成立以來,全市食品安全綜合合格率從2013年的88.08%躍升到2014年的93.75%,餐具合格率從2013年的76.67%躍升到2014年的100%。三是提高市民滿意度。推行“你點題,我檢測”活動,同時發揮各快檢室快檢箱作用,巡回開展“檢測開放日”活動,免費為老百姓服務。2014年,接受人大、政協點題檢測40次,檢測樣品1652份,結果及時在溫嶺日報等載體公示;接受群眾送檢樣品60份,有效解除群眾心中疑惑。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從2013年的64.94提升到2014年的66.73,為歷年最高。
原標題:溫嶺:借力檢測資源整合守護“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