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了2014年各地食用植物油監督抽檢不合格企業名單,其中包括清遠164家生產加工企業和經營、餐飲單位。清遠自2013年底完成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以來,一直將食用油質量安全的監管作為工作重點,此次抽檢出問題食用油,靶向命中率很高,有效打擊了問題食用油的蔓延趨勢。
據了解,在公布的問題食用油中,不合格項目主要是黃曲霉毒素B1、苯并[α]芘、溶劑殘留量、酸值(價)、過氧化值、極性組分等。其實,這些最新指標在以前沒有納入測量,此次國家食藥監總局大規模公布問題食用油,也算是“自揭家丑”,彰顯了壯士斷腕的決心。
清遠多批次問題食用油入黑榜,省食藥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僅不應該批評,反而應該“點贊”。因為清遠加強食用油的監管和抽檢工作,問題食用油“緊箍咒”要念得更緊。可是,清遠在監管食用油工作方面,也確實存在小作坊多、涉及面廣、執法人員不足等諸多問題。比如說,清遠現有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含分裝)12家,在冊花生油生產小作坊473家,監管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只能抽檢風險企業,對于屢次不達標的企業,有必要作出處罰甚至關閉的決定。
針對問題食用油,廣東省市藥監局已連夜組織部署調查行動,現場查封了涉嫌問題花生油0.25噸。當然,監管部門不能后知后覺,要對食品生產實現全方位的嚴格監管、嚴厲追責,才能杜絕下一個“毒食品”產生。
筆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不管是問題藥品還是食用油,主管部門去檢查乃至查處的重要線索有賴于公眾的舉報,畢竟食品安全與公眾最為關切,接觸面也最為廣大。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鮮有公眾提供執法線索,才會進一步讓問題產品大行其道。
問題食用油的“緊箍咒”,不僅不能放松,還應該念得更緊。問題食用油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更加普遍,由于執法人員缺少,這些地區容易成為監管盲區,一些高風險企業藏身其中,時刻影響著公眾的生命。去年清遠抽檢問題食用油雷厲風行,可是因為個別媒體報道,反而背上了“不作為”的黑鍋。筆者認為,抽檢問題食用油不能掩耳盜鈴,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清遠“自曝家丑”的勇氣和氣魄值得肯定,希望能夠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真正做到給食品安全上緊箍咒,就從一滴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