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建設,對于實體企業來說熟悉不過,以ISO9000 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將實體企業的質量目標,工作流程和執行細節明確的規定起來,做我所寫,寫我所做,控制過程風險,明確企業基本條件,以確保產品實現,并通過系統持續改進的目的。
隨著國家衛生部(現衛計委)頒布的《醫學實驗室管理辦法》的實施,國標22576的頒布,ISO 15189RENKE 活動方興未艾,對醫學實驗室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國際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院檢驗科的標準化建設方面,國內二甲三甲醫院有很多檢驗科在實施標準化,最有名的是北京301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的檢驗科,在叢玉隆教授的帶領下,成為國內首家通過ISO 15189 的檢驗科。
那么對于基層醫院如鄉鎮衛生院的檢驗科室,是否有必要進行標準化建設?能否進行標準化建設? 深圳庫貝爾生物CEO張志強在經過在湖南,重慶多地基層醫院的實地調研了解后認為,當然是可以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隨著國家政策的要求,和國產醫療器械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國內企業為主導的標準化建設,已經基本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第一,大勢所趨,國家在大力提倡鄉鎮醫院標準化建設!
根據2015年3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規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或一定服務人口進行設置。到2020年,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在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或每3萬-10萬居民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水平,綜合考慮城鎮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可以選擇1/3左右的鄉鎮衛生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中心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可以建設成為縣辦醫院分院。城市地區一級和部分二級公立醫院可以根據需要,通過結構和功能改造轉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對于標準會鄉鎮衛生院,標準化應當具備如下基本條件:
1)建筑規劃科室用房要求符合國家標準
2)床位與人員:2020年千人口床位1.2,醫務人員:每床1.5人
2)管理標準化(業務,財務,行政,績效管理等制度建設)
3)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業務流程標準化
4)標準化科室建設
5)服務標準化
6)醫院信息化
在標準化科室建設方面,檢驗科是最適合啟動標準化建設的科室!
第二,困局依舊,檢驗科現狀難以滿足公共衛生服務需要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11項內容: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其中,主要責任承擔著在基層醫療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而以上11項中,有大部分服務內容都需要檢驗科來承擔,因此檢驗科具備基本的條件,是實施公共衛生服務的必然需求。
我們在很多基層鄉鎮衛生院調研了解,發現了實施公共衛生服務的很多瓶頸,尤其是檢驗科的問題,導致公共衛生服務不能有效開展:
1)沒有基本的檢驗設備,比如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或者有設備,但基本是5年以前配置的一些老款半自動儀器,質量速度都跟不上,按一個鄉鎮3萬人,老年人4000來說,半自動儀器操作每天做不來幾個樣本,醫院只有做一做,抄一抄,勉強提交體檢報告;
2)設備售后服務跟不上,一個檢驗科室面對十幾個不同設備廠家,設備廠家管理層次不齊,服務質量千差萬別,有的廠家服務質量很好,有的廠家出現問題一周都不來維護也有,這樣無法開展公衛服務。
3)檢驗科室人才匱乏,難得有一個正規醫學院畢業的學生,在儀器操作等方面缺乏培訓,業務能力欠缺,嚴重影響落實公共衛生服務;
4)檢驗科室信息化欠缺,不同儀器測測試數據和病人信息需要逐一登記,工作量太大,也無法保障有效開展公衛服務。
第三,不能等不能靠,鄉鎮衛生院血也要自己造!
很多鄉鎮衛生院,經營收入一直徘徊不前,多年以來年收入在500萬以內,更有甚者,4萬人的鄉鎮,一年收入才100多萬,基本是向上級部門等靠要的生存模式,絕對靠政府補貼,同時在筆者也了解到的同樣人口覆蓋的有些鄉鎮衛生院,一年收入達到1000多萬,甚至3000千萬,大部分是自我創收!
差距為什么這么大? 筆者對比分析了其中的不同:
1)收入好的醫院,一把手思維開放,積極開展業務創新,反之,低收入醫院一般收相對保守,怕犯錯誤。
2)收入好的醫院,有意識的根據自身資源,甚至創造條件,開展了特色科室,比如中醫康復科室,內科,兒科,婦科等,病源逐步增加,門診住院人數穩步增長帶來收入增長,藥品銷售收入比例逐步降低,基本達到在技養醫的方向發展;
3)收入好的醫院,對相關設備,尤其是檢驗科設備非常注意投入,因為檢驗科室醫院第一盈利科室,反之,醫院收入低的衛生院,甚至連基本的全自動生化都沒有。
4)另外一方面,從總體來說,醫院區域一把手局長(衛計委主任)的思維比較開放的,其所負責的區域內鄉鎮衛生院整體收入增長就比較快!比如重慶潼南縣,在一把手衛計委主任和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整體裝備了鄉鎮衛生院設備,鄉鎮衛生院收入提升了50%,醫務人員平均收入也大大提升!
5)醫院低收入帶來的后果,醫務人員工資低,人才留不住,技術設備更新不上,最終進一步限制醫院的發展。
第四,鷹王重生,鄉鎮衛生院長們必須自我蛻變!
作為“十二五”醫改規劃的最后一年,2015年公立醫院改革將集中出現大動作。2014年10月17日,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在全國首屆醫院管理機構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國家衛計委正在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同時,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將于明年全面推開。
公立醫院首先改變績效管理模式,2011年《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試行)》第37條:….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全科醫生等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傾斜,適當拉開收入差距。下一步的改革將弱化編制管理,把編制背后的一些利益和待遇逐步剝離,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醫務人員與財政撥款脫鉤,財政今后不再按編制、按人頭補貼,而是將醫務人員基本社會保障納入全市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基本保障社會化,逐步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
全員合同聘用制度,意味著公立醫院工作人員,包括公立醫院院長們,都不再是拿著鐵飯碗,鐵飯碗即將被打破之前,鄉鎮衛生院的院長們,是必要有所準備了,是有必要是想辦法為醫院謀發展,為團隊求未來了。改革如同鷹王重生一般,痛苦的啄去身上將死的羽毛,去迎接新的生命力!標準化醫院建設,標準化檢驗科建設,以及同步進行自身觀念改變和管理模式改變,應當是院長們最后一次的自我蛻變的大好機會!遲一步再步步落后,等別人都裝備好建設好,管理到位,醒悟的晚點的,估計只能看著鐵飯碗被打破那天,失去了先機,自己等著下崗,團隊被人瓜分的結局了!
第五,檢驗科標準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走訪鄉鎮衛生院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包括全國100強縣在內,仍然有10%左右缺乏齊全的基本三大件,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更有40%左右,在用的設備屬于過期使用,或者質量狀況欠佳勉強使用!信息化,服務一體化的鄉鎮衛生院,那更是基本沒有! 一個鄉鎮醫院的檢驗科,應當是什么樣子,才能滿足以上國家政策需要,并且從自身的發展的角度來看3-5年也不會落伍呢?筆者提出如下關于標準化檢驗科的幾個目標:
1)建筑標準: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化驗室最少4.5*6=27平米
2)設施與環境條件:滿足光照,通風,供水,廢棄物處理等條件;化驗臺、操作臺等臺面均應采用潔凈、耐腐蝕、易沖洗、耐燃燒的面層,相關的洗滌池和排水管亦應采用耐腐蝕的材料;有合理的空間設計,考慮患者和醫務人員的舒適和隱私,便于檢驗操作等。
3)實驗室設備:配置服務(公共衛生和日常醫療)所需全部設備,比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儀,尿液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血凝分析儀,離心機,恒溫水浴箱,顯微鏡,穩壓電源等等,相關設備達到規定的性能指標,定期維護調校,基本滿足醫院自動化和信息化需求。
以上三點是硬件要求,沒有硬件,那么一切是空談,下面還有幾點是軟件要求,與質量體系建設相關,可根據醫院具體情況逐步完善。
4)ISO15189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質量方針和目標,文件控制,合同評審,外部服務和供應,糾正預防和持續改進措施,完善的記錄等
5)技術要求:從業資格以及職責說明,教育以及培訓,專業判斷等能力
6)規范化管理制度:檢驗科管理手冊,檢驗科管理體系程序文件等。
7)檢驗科管理作業指導書:綜合管理制度,設備操作維護規程,樣本采集作業指導書,檢驗方法作業指導書等。
第六,相信社會力量,不是院長一個人在奮斗!
按照以上要求,9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還不具備標準化檢驗科!對于收入比較好的醫院來說相對好一些,可以自己購買相關設備或服務,提升自己裝配和管理水平,但是往往因為不專業,自己很難做好!而對于收入不多的醫院來說,若是依然停留在等靠要的層次,那顯然是無法裝備標準的!
不過所幸的是,國內已經有若干單位,在嘗試這一工作,國家政策也逐步放開民營資本介入公立醫療, 因此醫院是可以借助社會的力量來實施檢驗科標準化建設的!
檢驗科標準化建設,現實條件下,在國內實實在在做的企業非常少,其中做得標準,系統實施有效的基本沒有,讓醫院自己來識別了解,也是一大苦惱,不過相信隨著國內醫療企業的共同努力,檢驗科標準化的春天一定會早日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