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近日曝光了市場上空氣凈化器虛標適用面積的現象。
通過對市場上多個品牌的空氣凈化器進行檢測,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多數空氣凈化器標稱的適用面積均超過實測值,有的甚至超過實測值的4倍。其中包括海爾、松下、飛利浦等國內外知名品牌。
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當室內空間大于空氣凈化器實際的適用面積,凈化作用基本上無法達到,空氣凈化器變成一臺送風機。
除此之外,該業內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虛標CADR值(空氣凈化器輸出潔凈空氣的比率),固態、氣態凈化效能表述籠統、標識模糊,用“循環風量”替代“CADR值”進行宣傳等情況在業內普遍存在。
上海新松電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興榮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由于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虛標適用面積等指標已是業內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而一些外資品牌在國外的標示很真實,但是在國內就會鉆空子。
行業虛標情況普遍
法治周末記者發現,單從天貓商城來看,市場上的空氣凈化器品牌高達195個,大多數的產品都標有凈化面積,并宣稱“PM2.5的凈化能力高達99%”“甲醛的凈化能力高達99%”。
而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指標都存在“貓兒膩”。
除適用面積虛標外,夸大甲醛去除率也較普遍。
上海市環保產品質檢總站實驗室主任沈浩表示,空氣凈化器中有些產品標注了測試方法,有些則沒有,測試條件的不同會直接影響數據最終的提供值,消費者對此很難進行區分。專家介紹,只要將測試中測試時間和測試艙的體積進行調整,即使是實際中去除甲醛能力很弱的空氣凈化器,理論上也能得到一個足夠高的甲醛去除率。
此外,虛標CADR值也是行業內慣常的做法。
資料顯示,CADR數值越高,表示凈化器的凈化能力越高。目前,這項指標已經成為選購空氣凈化器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多數廠商都會標記上自己的CADR值。
“但是這個值未必是經過權威機構檢測得來的。正規的產品都會在說明上附上權威機構檢測的報告,但是大部分產品卻沒有放上這樣的證明,即便是飛利浦、松下這樣的公司也只是放了幾個獲獎證書,而不是檢測報告。”前述業內人士稱。
多位專家表示,企業根據自身選擇檢測某個數據,很容易會出現夸大凈化效果的現象,一些第三方的檢測機構在摻雜商業利益的情況之下,也難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公正。
低門檻高利潤下的亂象
事實上,虛標現象也只是空氣凈化器行業的亂象之一。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較低的技術門檻促使大量企業涌入這一領域,而與市場繁榮相伴的是眾多品牌激烈競爭下的亂象頻出。
2014年,在家電銷售業績增長速度普遍放緩的情況下,空氣凈化器行業依然保持超過90%的高速增長。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2年空氣凈化器銷售額31億元,增速接近40%,2013年空氣凈化器銷售額達85億元,增速接近180%,2014年為145億元,增速接近70%。預計2014年至2020年,空氣凈化器市場將保持4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美的、海爾、格力等傳統家電企業加快布局空氣凈化器領域,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打入這一市場,甚至一些與家電平素毫無關聯的企業也都參與了跨界競爭。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新進入空氣凈化器行業的企業多達200余家。奧維咨詢監測數據顯示,線上空氣凈化器企業達700余家,線下空氣凈化器企業達121家,去除重疊后大約在售品牌為743家。
陳興榮介紹稱,“假洋牌”成為行業亂象之一。數據顯示,相較于國產品牌,消費者更加青睞于外資品牌,因此一些國內廠商為迎合消費者,竟然也披上了“洋裝”,貌似進口,實為國產。
此外,空氣凈化器行業還普遍存在價格虛高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一臺標價7000元的空氣凈化器,其成本不會超過2000元,如此高的利潤,也是眾多企業拼命擠進這一領域的原因所在。
標準缺失致亂象頻發
業內認為,國產行業標準缺失,品牌信譽度不高,是導致行業亂象的重要原因。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品類繁多的空氣凈化器都是參照2008年GB/T18801-2008《空氣凈化器》標準,然而這一標準僅對機器安全性能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對于適用面積和甲醛去除率等凈化能效方面并無規定。
沈浩稱:“現在國內唯一對適用面積的標準只有上海地方的一個標準。”
陳興榮對法治周末記者分析稱:“一方面,國家目前對此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部門進行監督;而另一方面,虛標的數據又會對消費者的購買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很多企業都抱有僥幸心理,明目張膽地進行虛標。”
陳興榮介紹說,西方國家普遍有行業標準進行監督,而我國沒有標準,因此一些外資品牌在國外的標示很真實,但是在國內就會鉆空子。
改變正在發生。
2014年年底,國家標準委網站對空氣凈化器新國標的“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公示。據悉,新國標“征求意見稿”對空氣凈化器去除固態和氣態污染物的凈化效能、潔凈空氣量、凈化壽命等基本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法進行了修訂,對空氣凈化器適用面積的計算方法也作出了嚴格規定。
陳興榮對記者表示:“新國標如果在年內出臺,有了行業標準后,產品品質功能會得到較大的提升,一些市場上濫竽充數的品牌肯定會被淘汰,虛標、虛夸等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就會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