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餞、粉條、腐竹、魷魚絲……一排貼有南昌市工商局委托檢驗紙條的食品被切成小粒放進玻璃容器,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對這些樣品做二氧化硫、鉛砷汞重金屬等衛生安全性指標的檢測。12月18日,記者在湖北省武穴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看到這一幕不禁要問,緣何外地的食樣在這里檢測呢?
原來,在今年3月經黃岡市編辦批準并整合食藥監、質檢、糧食、水產、衛計、畜牧等部門的檢驗檢測資源,武穴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正式成立,是國家發改委、國家食藥監總局確定的首批縣級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機構。
整合后,中心現有檢驗檢測儀器設備153臺,總價值320多萬元,整合人員14人,并配備美國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先進儀器設備,今年以來共出具了3600多份檢測報告,檢驗檢測中心的產品和參數由原來的506個提高到809個。
“現在,瓜子等炒貨的添加劑、食物油的抗氧化指標和食品致病菌都可以量化檢測。”武穴市食藥檢測中心主任劉志強介紹。
今年9月,該中心通過省級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證,承擔省食藥監局下達抽檢任務149個批次,并陸續接到周邊地區和外省的送檢樣品。
實驗室主任袁利娟介紹,此次南昌送來了200多件食品樣品,包括淀粉、乳制品、餅干、酒類、蛋豆制品等品種。
此前,武穴市質檢、衛生、糧食、農業、水產、畜牧、食藥監等七個部門擁有檢驗檢測職能和資源。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資源分散、儀器設備重復投資、檢測結果難以共享,這一系列問題倒逼著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平臺的建設步伐。
從2012年至今,武穴市以深化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強檢驗檢測資源整合的力度,無償調整檢驗檢測用房2146平方米,撥付50萬元作為中心啟動資金。對涉及整合的相關單位,市委書記、市長約談單位“一把手”,消除思想障礙,形成改革共識。
新機構的建立,為完善食藥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搭建了一個平臺,并強化了技術支持。武穴市市長郝勝勇表示:武穴市將從規范監管執法行為和生產經營主體行為入手,著力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通過制定實施方案,實施形象標識、執法裝備、監管臺賬、檔案樣式、文書規范、制度文本、執法服裝的“七統一”,行政許可一次性告知、一條龍作業、一窗口辦結的服務機制,分類建立監管臺賬,實行信用等級和星級評定的分類監管機制,切實增強規范執法效能。
該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陶志明介紹,市政府支持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非常給力,先后撥付監管所(分局)建設、執法裝備經費近400萬元,落實“網格化”協管員335名、信息員2482名。
目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正在武穴市走出了一條“資源整合增活力,規范監管惠民生”的特色發展之路,成為全省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的樣本。
(原標題 武穴市整合6家檢測機構 食藥改革監管成全省樣本)